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静坐-分页 > 静坐-静坐与修心


静坐与修心
前述静坐与修身,是指一般人的修持方法,与我们佛教徒着重於修心而不修身,是有很大距离的。虽则如是每日静坐对健康也有好处。所以道教人士批评我们是修性而不修命,他们以为修性既能了生死,修命也可以飞升,因而主张所谓性命双修。
我们佛教认为命是属於有形色的东西,凡是有形色,则必然有生灭,试问用有生灭的方法去修,又怎能获得无生之理?楞严经说:“若於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由於种如是因,必结如是果,这是很明显的道理,所以佛教人士着重修性而不修命。性即是心,心即是性,二者有时分,有时不分,因性是心之体,心是性之用,所以此称修性,也即是修心。又随缘不变时为性,不变随缘时为心。众生迷时,如水结冰,众生悟时,如冰溶水,其实冰与水原是一体,故心性也不二。
佛教中修心的方法很多,经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大体来说,按大乘佛教的修心方法,共有八种:
一、唯识宗要人修唯识观。唯识观有五重修法,第一重是遣虚存实识,由於心外一切境界,均是遍计所执,其体用是虚妄,根本就没有,所以要将其虚妄遣除,只存真实的心内诸法。第二重是舍滥留纯识,即是舍去杂滥的外境,而留纯净的心识。第三重是摄末归本识,即以能见心与所见境为末,自证分的本体为本,要将见相二分摄归自证分的本体上。第四重是隐劣显胜识,吾人八识的自体中,各有心王与心所,心王为胜,心所为劣,今隐去心所的劣,要显心王之胜。第五重是遣相证性识,心识中具有事相与理性,事相为假所以要遣,理性为真所以要证。若人以此五重唯识观去修,经过三年五载,与唯识相应,久后必能转八识成四智。
二、三论宗要人修八不正观,用此八个不字,破除一切迷妄,显发中道妙理。第一对是观诸法不生灭。凡物未生之前,不能称之为生,若已生出,也不名为生,正生之时,又不见其生相,是故中观论说:“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亦无生。”不生是如此,不灭也复然。第二对是观诸法不常断。宇宙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常住的,故言不常;父而生子,子而生孙,递代相传,故言不断。第三对是观诸法不一异。如一人身,有头、手、足等差别,是故不一;虽有头等差别,但均名为一人身,是故不异。第四对是观诸法不来去。如人从自屋而出,家人便称其已外去,但彼处则称其已来,实在去来,原无定相,而人执有来去相者,不过是妄想分别而已。若人以此八不正观去修,可以直达如来大般涅槃。
三、天台宗要人观心,观此现前一念心未起,不见其踪迹,欲起也不得其处所,正起又无大小方圆,起已更了不可得。若言其空,人来见人,物来见物,分别无惑。若言其有,又无形状可得。由此可见,言空言有,均不相应,於不可名下,强立名为中,而中又依空假得名,是故中有空假,假有中空,空有中假,所以天台宗要人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名为一心三观,若人以此一心三观去修,可以圆超二种生死。
四、华严宗要人修法界观,此观略有三重。第一重是真空绝相观,即观诸法性空,但非断灭空,也非离色之空,而是即有之空,即此所谈之空,也无相可得,故名真空绝相观。第二重是理事无碍观,前面唯观真空,此则更观诸法事相与理性,互相融即,理即是事,性即是相,理事无碍,互相圆融,如金即器,器即金,金器不异,故名理事无碍观。第三重是周遍含容观,再进一步,观一法即含万法,万法即收为一法,一一尘法,相摄相融,一多无碍,大小互容,譬如器器皆金,大器是金,小器也金,大器之金与小器之金,原本一体、殊无二致,故大无大相,小无小相,大小融通。此法界观,若人修成,可以照见一切有情无情,皆是佛身。
五、密宗要人观六大周遍法界。六大即是地、水、火、风、空及识。由於此六大种一一周遍法界,所以称其为大。六大既然是周遍法界,所以众生之身,与诸佛之身,无一不是由六大所形成。此六大种实为世间及出世间一切万事万法之缘起,故称此六大种周遍法界。而佛身与众生身也因无一不是周遍法界,故彼此不二,无隔无别。其理虽然是如此,若非藉着身口意三密加持的功行来观察,依旧是不能显现的,此理并非凡人所能了解,须经修习后方能知道,因此称其为密。所谓三密:一是身密,一切的山河大地,均是如来清净法身,因众生不知,故称身密。二是口密,凡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均是如来说法语言,因众生不知,故为口密。三是意密,识大周遍法界,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众生不知,故名意密。今行者藉着结手印的功力,可将自己的身业,转成如来的身密;藉着持咒的功力,可将自己的口业,转成如来的口密;藉着观想的功力,可将自己的意业,转成如来的意密。由此三密加持的功力,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浊土皆可成净土,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即是此义。
六、禅宗要人去参究念佛是谁?经常听到无宗教信仰的人说:“我不信奉天主耶稣,又不信奉佛教,唯相信我自己。”这话如给异教听到,可能非常反对。但佛教却不然,不仅不加反对,而且十分称许,因为禅宗就是要人相信自己。可惜的是一般人不能认识自己,而将假我当为真我,痛苦也就从此而生。试问何者为我自己?於其身中,皮肉筋骨之地大是我自己?涕唾脓血之水大是我自己?温暖燥热之火大是我自己?动作运转之风大是我自己?於此身中,除此四大之外,找寻身体尚不可得,那么自己又潜藏在何处?既不能认识自己,又怎能说相信自己。你想不病不死可以吗?如果这个是你自己,你应该能自己作主宰,不愿生就不生,不想死就不死。这样方配称真是你自己,应当相信。但而今却不然,顺治皇帝所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所以禅宗要人参究“念佛是谁”,目的就是教人认识自己,然后才可以相信自己,如若不然,便是盲信。禅宗所以教人参究“念佛是谁”,因近来念佛人甚多,行者只知终日念佛,而不知念佛的是那一个,禅宗大德为了就地取材,所以教人如此参究。参究久了,自能发生疑情,有疑情才能用功夫,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来疑去,忽然顿悟,方知真我根本无有生,何曾有死。真我是可以自己作得主,要生就生,要死就死,要不生死,就可以不生死,如此才算真正认识自己,当然也应该相信自己了。
七、净土宗要人观佛与念佛。由於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四十八项大愿,说如果有人念佛欲生彼国,结果未能生者,他决定不成正觉,因此释迦牟尼劝世人诚心念阿弥陀佛,以期往生极乐世界,因一旦生於彼国,则可永脱生死轮回。净土法门,实乃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使人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但这仍要备信、愿、行三个条件,方能成功,信是指坚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在那里说法,愿则心心好乐,念念希求。行则是专事持名,不杂不散。此外仍要修三种福:一要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若能具备如此种种条件,临终必能往生彼国。
八、律宗要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戒律,分大乘戒与小乘戒。小乘戒又分三种:一是别解脱戒,由於佛教中的七众弟子,各各受持不同,有受持少分戒的,即得少分解脱,能受持多分戒的,即得多分解脱,因人各别得到解脱,故名别解脱戒。二是定共戒,即有漏戒。三是道共戒,即无漏戒。若人能入有漏与无漏定,则於身中任运发生防非止恶的作用。大乘戒也分三种:一是摄律仪戒,即对大小乘戒,一律遵守。绝不毁犯。二是摄善法戒,凡遇一切善事,不论大小,均精勤修学。三是摄众生戒,不论处於何时何地,只要见到众生有苦难,菩萨则勇往直前,拔其苦而与以乐。由於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所以行者对大小乘戒,能持之一毫不犯,必能开大智慧,成就无上菩提。


回目录

上一讲:静坐与修身

下一讲:六妙法门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