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静坐-分页 > 静坐-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
静坐修禅定的人,视有色相,犹如牢狱,不得自由,所以努力直修四种空定,期能生四空天,脱离色笼。此乃不知破色的方法,误以为心无忆想,便证涅槃,实则当其命终,生无想天,唯离粗欲,并未脱出色笼也。佛弟子的修习方法,当四禅定相应后,便进而修四无量心,自利利他,方为正定。什么是四无量心呢?即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此四心所以通名为无量,系因菩萨利益众生之心,广大无边,不分怨亲,不分爱恶,不但遍及人类,就是蠕动含灵,凡是有知觉者,莫不饶益。所缘的众生既无量,能缘之心也无量,利生之心既无量,自然培德植福也无量。所以菩萨经无量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修得功圆果满,便证无上菩提。
第一修慈无量心。慈是无瞋的意思。菩萨对一切众生不生恚恼,视他身如自体,当自受乐时,见他人无乐,便起慈悯心,令得快乐。行者欲入禅定时,先作誓愿,愿望一切众生,悉得受乐。然后用清净心,先取最亲爱的人,如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受乐之相,一心系缘不散,若有异念,摄之令还,若有外境现前,也皆不取,但以一心观得乐之相,历历分明,日以继夜,相续不断,日久三昧便发。行者以三昧力,即於定中,便能真见彼人受乐之相,身心悦豫,颜色和适,了了分明,见亲人受乐之后,逐渐将范围推广,次见他人,乃至自己的怨家对头,由十人至百人,千人万人,以至十方五道一切众生,悉得受诸快乐,能如此修心,便可离诸瞋恨与怨恼之心。
第二修悲无量心。悲是不害的意思。菩萨对於一切众生固然不加损害,且见别人受苦,亦等同身受,起悲悯心,令其得脱。行者於慈定中,常念欲与众生快乐,然从慈定出,犹见众生受种种身苦心苦,於是心生怜悯,心念口言,五道众生,受此大苦,而我不能知不能见,乃与盲人无异,应发勇猛心,加功用行,愿於定中悉知悉见,拔众生苦,与众生乐,如是立愿,而人禅定。仍以慈心的观法,先取一亲爱的人受苦之相,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以三昧力,得见明了,以此进修,悲心自能转深。
第三修喜无量心。喜是随喜的意思。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所得安乐,不起嫉妒,而且常作是想,如何令彼等受无量乐,如何令彼乐受久住。行人於悲定中,怜悯众生,受苦逼迫,我当以何法拔济,令彼众生脱离痛苦,生大欢喜。此时深观众生虽受苦恼,而此苦原无实,从无而有,本是虚妄。彼既非实,容易可除,我当用甘露法雨,遍洒众生,令除烦恼病,得涅槃乐。再依慈悲观法,从一至十,乃至无量众生受喜之相,了了分明,其心悦豫,不可略说,而心也无动摇,定功逐渐增深。
第四修舍无量心。舍是无染的意思。菩萨对於所作功德不起染著,以上虽有慈悲喜之三心,但菩萨能三轮体空,即内无能施益之人,外无受益之人,中间无施益之物。行者从喜定出,心自思维,若慈与众生乐,悲拔众生苦,喜令众生欢喜,假若著相,我是能利益的人,彼是所利益的人,中间有利益的事,如是则非胜行。譬如慈父益子,不求恩德,若说我能与乐与喜,即是不德,今当舍此三心,愿与众生皆得妙舍庄严。如此人定,便可见到众生受不苦不乐之相,其心平等,无憎无爱,无瞋无恨,无怨无恼,三昧正受,便能转深,不取不着,坚固安稳。
行人端身正坐,若能修此四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不仅现世终不横死,善神常时拥护,即来生亦多作大梵天王,因其饶益众生之故。


回目录 

上一讲:四色界定

下一讲:四空处定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