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静坐-分页 >
静坐-八念法 |
八念法
行者由於修习观门,则能出生八念法。佛为什么要说八种念法?因佛弟子端身静坐,善修九想观后,甚觉内外不净,而生厌患之心,并作是念,我为什么负荷此不净物,如以薄皮包屎尿之囊。作此念已,顿生警怖。凡事心不动,则魔无奈何,现今心生恐怖,魔便乘虚而入,即作种种恐怖事,恼乱行者。欲破其道。因此,佛於细说九想观后,又说八种念法,令行者不生恐怖。
一是念佛。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慈悲喜舍,十八不共法,神通广大,功德无量,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佛是天中天,圣中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能度十方一切众生,是我大师,常护念我,我为什么生畏?一心念佛,恐怖即除。
二是念法。法有二种,一是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及八万四千法门。二是佛所说的法义,即持戒、禅定、智慧、八圣道、及解脱果、涅槃等是。若人得佛法印,便能通达无碍。佛法印有三种:一是诸法无常印。即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先无今有,今有后无。生灭相续,如灯焰,如水流。二是诸法无我印。诸法从因缘生,因缘生法,本无自性,无主无作,无知无见,也无造业者。三是涅槃寂静印。了知因缘无自性,万法当体即空,空则无我无相,无生无灭,三毒之火顿息,其法既能除诸热恼,我修是法,有何畏惧?一心念法,恐怖则灭。
三是念僧。僧是佛的弟子,即菩萨,辟支佛及声闻,一切圣众,具足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受人天恭敬供养,如世间富贵豪势之人,为人所尊敬,佛弟子众,亦复如是,有净戒禅定智慧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势力之故,应受恭敬礼事。三乘圣众,乃真佛子,神智无量,能救苦难众生,彼是我的伴侣,有什么要害怕?一心念僧,恐怖即消。
四是念戒。戒有二种:一是有漏戒,二是无漏戒。有漏戒也有二种:一是律仪戒,二是定共戒。律仪戒能令诸恶不起,定共戒与禅共生,得四禅定,身口所作自然止恶防非。无漏戒能拔除诸恶烦恼根本。戒为一切善法之所住处,如百谷皆依地而生,我能持戒,心自清净,不浊不乱,为佛所赞,我为什么生惧?一心念戒,恐怖便止。
五是念舍。舍有二种:一是施舍,二是舍诸烦恼。施舍又有二种:一是财施,二是法施,财施即将财物布施一切众生。要知财物多易成造恶之因,例如兄弟二人各担十斤金,行至无人处,各生不善心,均欲杀对方,取金归己有。何况布施获大乐果。法施即将佛所说的十几部经,以清净心,为众生说,令其离苦得乐。舍烦恼者,烦恼是障道法,应以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念我舍财舍法舍诸烦恼,有大功德,我为什么要生恐惧?一心念舍,恐怖即息。
六是念天。所以能生天者,皆由信获福,受持禁戒,听闻善法,喜修布施,增长智慧,我既有此五法,我欲生也得生,由於天福无常,我不欲生而已,是故欢喜言天,我为什么要生畏惧?一心念天,恐怖便失。
七是念数随,数法既成,息既虚凝,心相则细。依随修习,心息相依,意虑怡然,粗心既伏,不缘外境,其心自然不动,,一心念数随,恐怖则停。
八是念死。死有二种:一是自死,二是因他死。常念此身,不是被人杀死,自己也必会死,於一切时皆有死的可能,或胎中死,或生时死,或壮年死,或老年死,道人不可於须臾顷生信不死之念。佛在世时,诸比丘曾白佛,皆言我能修死想观,有说人生难保七年,有说不保七日,有说今日不保明日,佛诃斥说,皆是放逸之人。后一比丘白佛,我於出息不望人,於人息不望出,佛赞这真是修死想观者。由此可见,此身既然早晚必有死,如何为它而生惧。一心念死,恐怖即歇。
回目录
上一讲:九种不净观法
下一讲:十种观想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