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静坐-分页 >
静坐-修习静坐的体验 |
修习静坐的体验
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而心平气和的结果,便会血脉畅通,而疾病不易发生。相反的,若时常受愤怒,恐惧、悲伤、情欲所干扰,心烦意躁,则必致气血失调,久而百病丛生,如人发脾气时,肝火上升,由於肝开窍於目,故易生眼疾。情欲生时,则必肾气亢动,肾开窍於耳,所以易生耳病。总之,对於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或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不论那一种发生,都会影响全身机能的变化。身是以心为主,心能控制各部机构,心情既有所变更,则生理也随之不平衡。心平静犹如水静无波,妄生七情六欲,如因有风波浪即起。
静坐有功夫时,可能发觉腹部充实,似有一股真气於其中,每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一切郁积排出。血气如车辆,脉管如道路,若车辆有力,可将道路上一切阻碍冲去。故静坐既久,脉络通顺,血气充沛,由是上下运行,均无阻滞。未学静坐之前,身中毛孔似是闭塞,若静坐数月后,遍身毛孔会有虚通无碍的感觉。静坐日久,呼吸会微细而慢长。呼吸短促的,唯在喉 间,渐长则可以伸至肺部,再长便可达到丹田,由於呼吸的气息长,自然臻於慢细,及至最微细时,几似不用鼻孔出入,此时感觉一切毛孔,有如藕孔,亦如鱼网,气息便从此出入。
若人年事已高,或体弱多病,冬天觉手脚冰冷,则打坐之后,便会立觉手足发热,可见静坐能使气血畅通,无所不至。夏天气候炎热的时候,静坐却能令身体清凉。所谓息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又说心静自然凉,均是此义。打坐不但能御寒却暑热,更能使肥人减瘦,瘦人增肥,以肥瘦皆是病态也。
有人怀疑,如此呆坐不动,将使血气不通,消化不良。不错,如果身在端坐,而心则不停活动,如作思虑,或看书写字,或作其他的一切工作,则会影响气血流通,食量减弱。但佛教的静坐,不仅要身体稳如磐石的坐着,同时亦不要胡思乱想,使心猿也宁静下来,如此血液自然会循环。
我国医学也说心属於火,肾属於水,若人用心过度,心火上升,由於肾水不能上潮,引致水火不济,便会毛病百出。若心能宁静,或系念丹田,或止於足部,心火会下降,肾水便上潮,於是水火既济,则百病可以消除。其实人们的失眠,也多由水火不济所致,心火不能经常得到肾水润泽,便会幻想多端,无法控制。若心能将万缘放下,专心观想丹田,或集中.两足之间,约二十分钟,水火便似互相接应,此时,如有两节火车,骤然结钩,幻想停止,两眼朦胧,约五分钟,便可人睡。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痹,心意也难收摄。但习坐日久,双腿酸痛使会渐渐消失,妄念也能控制。而且双腿盘上,静坐约三分钟,身心便宁静稳结;如坐上三刻钟,或一小时,身心反而舒畅,此时下坐,精神奕奕,快感难以形容。若於静坐中,忽然因事下坐,可能觉得浑身不舒服。因静坐时,血气周流全身,今在血气循环中,忽然令其停止,故下坐后有不适现象。补救办法,可於事后,再去静坐,至血气畅通舒适为止,其实,静坐若能持久以恒,此种现象也会消失。
静坐前后,切勿发脾气,若於坐前动肝火,则静坐时便难以心定。如於坐后生烦恼,由於气息仍在细脉中运行,尚未散至粗脉,会引致血液突然沸腾,致人感觉烦躁不安,胸部似有物梗塞,此种情形,有时甚至延续数日,故静坐之人,不可不注意。
回目录
下一讲:静坐的前方便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