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32.重重誨勉第三十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32→重重誨勉第三十



重重誨勉第三十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

會疏曰:「五惡是因。勤苦是果。依果誡因.展轉相生.現痛後燒.相因而生故。」

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現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

現世.現在之世。人有生命之間也。罪惡.涉於身口意三業.總背於理者。燋然.廣韻曰:「燋.傷火。」然.語助。會疏曰:「皆悉自然等者.對因明果。五惡通入.故云皆悉。因果法爾.故云自然。殃謂殃禍.王法痛苦等。病謂疾病.諸業病也。生死不自由.故云求死等。陰造罪惡.必感陽殃。令知其積惡.故云示眾見之。身死隨行者.行謂業行。今指惡業。燋然.獄火劇貌。自者.自業所感也。」

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

貪著.多求而無厭足為貪。貪心固著而不離云著。寶積經七十八堅牢比丘壁上偈曰:「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遺教經曰:「若有智慧.則無貪著。」施惠.以物施與他也。會疏曰:「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不能施惠.慳之相也。」

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

結縛.煩惱之異名。繫縛心身不使解脫出離之義。維摩經佛國品曰:「稽首能斷眾結縛。」會疏曰:「愛欲逼迫.常想欲境.黏著無解。」

厚己諍利.無所省錄。

省錄.廣韻曰:「省.察也。」錄.取也。集韻:「記也。」公羊成九年傳:「錄伯姬也。注.錄.取也。」義寂述義曰:「無所省錄者.謂於惡事無所省察。於善法無所攝錄。」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坐勞苦.久後大劇。

會疏曰:「身坐勞苦.現在痛苦。久後大劇.未來燒苦也。坐.由也.受也。」慧遠疏曰:「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

天道.自然之道.法爾之理.謂之天道。與儒言天道同。施張.玉篇曰:「施.張也。張.施弓弦也。」嘉祥曰:「天道施張.明諸天記.閻羅又識。」糾舉.玄應音義曰:「糾.經酉反。孔注尚書.糾.正也。鄭注周禮.糾.察也。杜注左傳.糾亦舉也。」淨影疏曰:「凡在世間.天下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造惡必彰.名自糾舉。」

會疏曰:「老子曰.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今文似之。雖然.今所言天道者.但是因果報應之道.非彼所指也。施.舒移反。施.張也。張.陳良反。施弓弦也。糾.吉酉反。舉其非。事已發者依法斷割之.事未發者審察之.是云糾舉。舉.示也。」

綱維羅網.上下相應。

義寂曰:「引業招其報主.如綱紀也。(案綱維.淨影疏本及會疏本.皆作綱紀。)滿業辨其苦樂.猶羅網也。隨因強弱.報有優劣.故云上下相應。」峻諦曰:「綱.網之大綱。如引業.隨其善惡.感總報。網.綱中網目。如滿業.隨其強弱.感別報也。上天下地.各應其業.無纖毫差.故云上下相應。是所謂天網恢恢之義也。」淨影疏曰:「身當法網.是故名為綱紀羅網。貴賤上下.莫不從法.是故名為上下相應。」

煢煢忪忪.當其入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煢煢.華嚴經音義曰:「煢.渠營反。無父曰孤。無子曰獨。無兄弟曰煢。煢.單也。煢煢.無所依也。」忪忪.廣韻曰:「忪.心動。職容反。」玉篇曰:「忪.心動不定.驚也。怔忪遑遽。」麻果曰:「忪忪.懼。」會疏曰:「煢煢者.單獨貌。獨生獨死故。宋玉神女賦.魂煢煢以無端。忪忪者.心動也。驚惶貌。輪回無間故。其中者.五道之中也。」慧遠疏曰:「罪者歸之.無人伴匹.故云煢忪當入其中。」

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會疏曰:「世間.所哀境。佛.能哀人。令去五惡五痛五燒.令就五善.故云摧滅等。所思.即妄想也。奉經戒.受道法.是因。泥洹是果。是究竟所歸.故云終得。」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

於其中者.謂在惡痛燒之中也。

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

率化.四分律音義曰:「率.所律反。謂將領行也。儀禮.勖率以敬。鄭玄曰.率.導引之也。」東宮切韻曰:「化.教化也。按教成於上.俗易於下曰化。」孔安國注孝經曰:「上率下以正.下順上而不違.故德教成而政令行。」是也。敕令.會疏曰:「敕謂詔敕。令謂命令。自天子及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展轉教令.故云轉相。」

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憬興曰:「端守者.匡邪守正故。聖.通佛僧。善.世出世法。是無上寶.故敬之。此則三寶也。仁愛慈悲.博濟眾民.故云仁慈博愛。所謂博愛濟眾是也。」廣韻曰:「博.廣也。愛.憐也。」孝經曰:「先之以博愛。孔曰.博愛.汎愛眾也。」

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

佛語.佛之言語也。金剛經曰:「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會疏曰:「虧.缺也。負.背也。佛語教誨者.通指廢惡修善法門.別指彌陀本願妙法也。當求等.勸其志願離苦得樂。」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

自初至智慧.是自利。轉相二句.是利他。德本.是總標。於中布恩至智慧.是別舉六波羅蜜也。道禁.為佛道禁止諸惡者。即戒波羅蜜也。會疏曰:「恩.慈因也。惠.惠儩也。大小諸戒.悉稱道禁。成就功德.樹立善本.云為德立善。」

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正心.正直之心.離諂曲也。正意.意無邪念也。思益經曰:「若人於淨國。持戒滿一劫。此土須臾間。行慈為最勝。淨土多億劫。受持法解脫。於此娑婆界。從旦至食勝。我見喜樂國。及見安樂土。此中無苦惱。亦無苦惱名。於彼作功德。未足以為奇。於此煩惱處。能忍不可事。亦教他此法。其福為最勝。」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曰:「北方常莊嚴世界娑羅起王佛言.東北方有世界.名妙莊嚴忍。彼現有佛.號大自在王。其土眾生.皆悉具足.一向安樂。乃至若有眾生.於彼佛土.億百千歲修諸梵行。不如於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於諸眾生起慈悲心.所獲功德.尚多於彼。何況能於一日一夜住清淨心。」憬興曰:「此修難成.故於一日勝西方國百年之善。」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毫髮之惡。

會疏曰:「逍遙安樂.相忘道術.是謂無為。不勤而成.不求而至.是謂然自。毛髮者.(案毫髮.淨影疏本及會疏本.皆作毛髮。)至微之義。」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十日十夜.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覺經曰:「佛言.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普超三昧經曰:「十方照曜世界光明王佛曰.在此佛土精修禪行.至於十劫.不如忍界從明晨旦至早食頃.興發慈心.哀念眾生。此之功德.最勝無倫.難可逮及。」

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紿。

欺紿.廣韻曰:「欺.詐也。」玉篇曰:「欺.妄也。去其反。紿.疑也.欺也。徒愷反。」漢書音義:「師古曰.紿.誑也。」會疏曰:「眾生蔽惡.彼此相欺.嫉賢妨善故。」

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

義寂曰:「心勞形困者.謂心攀緣於六塵.故勞。形馳走於飲八苦水.復食三毒味。亦可苦毒者.喻受苦極也。寧.安也。息.止也。」

吾哀汝等天人之類.苦心誨喻.教令修善。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願.皆令得道。

誨喻.玉篇曰:「誨.教示也。喻.曉也。上呼繢反。下俞句反。」隨宜.隨眾生根機之所宜也。法華經方便品曰:「隨宜所說。意趣難解。」會疏曰:「吾哀.如來大慈。汝等.所哀之機。五時調機.半滿垂教.故云苦心誨喻等。此由國濁故。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則皆蒙解脫。故云隨器等。(案隨宜.會疏本作隨器。)承謂承受。用謂信用。」

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遊履.遊.往來也。履.慧琳大般若經音義曰:「力几反。鄭注禮云.蹈也。孔注論語云.踐循也。毛詩傳云.行貌也。」國邑丘聚者.說文:「國.邦也。邑.國也。」釋名曰:「邑.人聚會之稱也。」經音義曰:「廣雅.五里為邑。左傳.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丘.周禮曰:「四井為邑。四邑為丘。鄭注曰.邑方二里。丘方四里。」孔注尚書曰:「地之高曰丘也。」又序曰:「丘亦聚也。」聚.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注.聚謂村落也。」前漢平帝紀:「鄉曰庠。聚曰序。注.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於鄉。」

會疏曰:「佛.能應之主。國邑.所遊之境。小曰邦。大曰國。邑則鄉里。丘.通指山丘。聚則聚落。謂如來所遊行履踐.惡鬼退散.毒龍降伏.天鬼擁護.依正吉祥.故云靡不蒙化也。」

天下和順。

和順.平和柔順也。

日月清明。

清明.清淨之光明也。又日月清明者.無日月星宿失度及薄蝕變怪也。

風雨以時。

風雨以時者.無雨水變異.惡風亢陽.非時風雨.過時不雨也。尚書舜典曰:「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孔曰.陰陽和而風雨時。各以其節。不有迷錯愆伏。明舜之德合於天。」西京雜記曰:「董仲舒云.太平之時.風不搖條.雨不破塊。」

災厲不起。

災厲不起者.無災火難.疾疫難也。廣韻曰:「天火曰災。」弘決曰:「凡有害者皆名為災。厲謂疫厲。」釋名曰:「厲.病氣流行中人也。」

國豐民安。

國豐民安者.國境豐熟.人民安寧也。

丘戈無用。

兵戈無用者.無惡賊難.自他叛逆難也。廣韻曰:「兵.戎也。」世本曰:「蚩尤以金作兵器。」東宮切韻曰:「祝尚丘云.軍器金刃者曰兵。」楊雄方言曰:「戟.或謂之干.或謂之戈矣。」說文曰:「戈.平頭戟也。」

崇德興仁。

崇德興仁者.謂尊崇道德.興起仁義也。

務修禮讓。

禮讓.廣韻曰:「讓.退讓。人樣反。」東宮切韻曰:「郭知玄云.讓.推賢之言也。長孫訥言云.孫心也。王仁煦云.推善於人。孫愐云.推不受也。」論語曰:「夫子何哂由也。子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包氏曰.為國以禮。禮貴讓。子路言不讓.故笑也。」又曰:「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會疏曰:「尊卑有序.是為禮。先人後己.是為讓。」

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會疏曰:「父母限一世。佛於無量劫。父母不平等。佛常平等。父母惡不孝。佛愍惡逆。父母養色身。佛於內心。故云甚於。改惡之改.一作攻.專治也。拔生等.斷苦果。無為即與樂果也。五德.謂五大善德也。如世教以五常為五德也。」

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汝略言之耳。

經道.經典所說之道。偽.廣韻曰:「偽.疑也.詐也。危睡反。」會疏曰:「經道漸滅者.首楞嚴等諸經漸次泯滅.具如法滅盡經。還如前法者.如佛未出前也。久後轉劇者.正像末法展轉劇惡故。」

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轉相教誡者.謂展轉教化禁誡也。

於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愍.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哀愍.哀者悲哀。愍者憐愍。見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勝鬘經曰:「哀愍覆護我。」寶窟上末曰:「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彭際清曰.右復引申前意.教人為善去惡.精心求度。世出世間.法法不同.莫不以為善去惡為基本。淨土.即至善之地。求生淨土.乃止於至善之功。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何以故.眾生無始積習.熏染識田.結成五濁。如不淨器.糞蛆滿中。少加蕩滌.便成美食.臭穢如故。生淨土已.見佛聞法.證無生忍。既杜惡源.斯獲善本。然後回入塵勞.宏宣正教.攝諸眾生.往生極樂。是為善與人同。是謂明明德於天下。問.禪者恒言無善。儒言至善。何以不同。答.有善之善.對惡而名。惡既不立.善亦不居。唯一真心.徧周法界。恒沙萬德.寂爾周圓。聖不可知。所過者化。無善之善.斯為至善。至如口但說空.行在有中.惡業熾然.妄稱無善。是行尸肉。是地獄渣。吾末如何。佛所不度。


上一节:五恶五善第二十九

下一节:礼佛现光第三十一

回目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