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31.五惡五善第二十九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31→声闻众等第二十九


五惡五善第二十九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最無倫匹。

端心正意.制止貪瞋癡之三毒而不作諸惡也。至德.謂德之至也。倫匹.新譯花嚴經慧苑音義曰:「玉篇曰.倫.類也。匹.比也。」會疏曰:「端心正意者.心.眾生本性。諸識之所由生。意.心所發動喜怒哀憎之情識也。故正其意.則本心自端.不趣惡境。」義寂曰:「其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至德者.德之至.無以加者也。匹.偶對義。」

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

嘉祥疏曰:「他土中多有勝緣.又復善報強勝.作善為易。此土無此二緣.修善即難。開化.即佛開導教化也。」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羣生.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五惡.即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反於五戒者。五痛五燒.造殺.盜.婬.妄.酒之五惡者.生時遭王法之逼害.死入於惡道.名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燒.故喻為五燒。五善.即五戒也。福德者.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度世泥洹道者.濟度世間之人之道也。維摩經佛國品曰:「能度諸世間。」

慧遠疏曰:「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惡難.名為五痛。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降化其意.伏令從法。令持五善.所謂五戒.翻前五惡。獲其福者.由持五戒.於現在世.身安無苦.翻前五痛。度世長壽泥洹道者.後生彌陀.終得涅槃.翻上五燒。」

會疏曰:「五惡者.所造業因。五痛.現在花報。五燒.死後果報也。五惡體.諸師不同。如嘉祥.淨影.憬興.是為五戒。又如義寂存二義。一義如上。一義云.身業三惡.以為初三。口業四惡.合為第四。意業三惡.合為第五。乃至此五中.非但攝彼根本業道。亦取眷屬加行.後起諸不善法。又法位意.五攝七支。身三為三。口四為一及飲酒。福德度世者.現在花報.令去五痛之益。泥洹之道者.未來果證.令離五燒之益也。」

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

會疏曰:「強者伏弱者.能殺者為強。所殺者為弱。人畜皆然。轉相剋賊者.剋謂剋對。賊謂賊害。如雀取蟷蜋。人亦取雀。故云轉相。殘害殺戮者.魏都賦.人物以殘害為藝。良曰.人物以殘忍殺害為能也。戮者殺也。迭相吞噬者.如蜍吞蚯蚓。亦噬蜍。故云迭相。」義寂曰:「轉相剋賊者.以下侵上也。殘害殺戮者.以上刑下也。迭相吞噬者.等倫相伐也。」仲長統敖覈性賦曰:「君子朋友.志乖怨結。鄰國鄉黨.務相吞噬。」類書纂要曰:「互相吞噬.噬.咬也。猶更相毒害也。」

不知修善。惡逆無道。後受殃罰.自然趣向。

會疏曰:「人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高飛遠走也難免。人不知此理.妄違逆天地.悖戾本性.故云惡逆無道也。後受殃罰等者.廣韻.殃.禍也。罰.罪也。因果必應.故云自然趣向。」

神明記識.犯者不赦。

嘉祥曰:「神明記識者.名籍先定.不蹉跌也。一切眾生皆有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書其作惡。同名男在左肩上書其作善。四天善神.一月六反.錄其名籍.奏上天王。地獄亦然。一月六齋。(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一歲三覆。(正五九月各一日。)一載八挍。(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名八王日。)使不差錯。故犯者不赦也。」

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

乞丐.貧困乞物於人者。丐.正作。亦乞也。涅槃經音義曰:「.古賴切。蒼頡篇云..乞行請求也。通俗文.求顧曰。言人有亡失則行求也。」孤獨.玉篇曰:「孤.特也。少無父也。古胡反。」廣韻曰:「獨.單也。」經音義曰:「無父曰孤。無子曰獨。」會疏曰:「貧窮乞丐.是慳貪報。下賤是憍慢報。孤獨即殺生報。」

聾盲瘖瘂.

聾盲.左傳曰:「不聽五聲之和曰聾。杜預曰.聾.暗也。」釋名曰:「聾.籠也。如在朦朧之內.聽不察也。」四聲字苑曰:「聾.耳不聽聲也。」盲.廣韻曰:「目無眸子也。」玉篇:「盲.目無童子也。」瘖.法華經音義曰:「瘖.一金反。.乙下反。瘖.不能言。埤蒼.亦瘖也。說文云.瘖.不能言也。」法位曰:「瘖.無聲不言。者有聲無詮表。」會疏曰:「聾盲瘖.不見聞佛法.或誹謗正法.毀呰賢聖報也。如人中短舌者.於屏處毀呰上人之報。」

愚癡弊惡。

愚癡.三毒之一。弊惡.廣韻云:「弊.困也.惡也。惡.不善也。」會疏曰:「愚癡弊惡.是三塗餘習也。」

至有尪狂不逮之屬。

尪狂不逮者.尪.說文作:「弱也。烏光反。狂.病也。」韓子曰:「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巨王反。」通俗文曰:「短小曰羸也。」憬興曰:「狂.變性意也。又亂也。」義寂述義曰:「觸事在人後.名不逮。謂才德不及人故。」法位疏曰:「不逮之屬者.逮之言及。身既多病.觸徒無所及之。」

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免出。

王法.帝王當執持之正法也。佛為優填國王說王法正論經.為舍衛國王說王法經。會疏曰:「賞善罰惡.世間常法.古往今來皆相同.故云常道。劫初人清.各修十善。及五濁時.形法漸次起。若依震旦.三王始有獄。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狴犴曰牢。又牢籠也。制定五刑.罰輕重罪.豈不畏慎。愚惡之人.為惡入罪.其猶燒蛾爛璽.自甘入殃.是為痛苦。」

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

幽冥.為三惡道無真理光之處。(即冥土)會疏曰:「一日無常至。萬般不隨身。唯有所作業。少因感大果。故云尤深尤劇。其猶涓涓不竭.遂為大河。幽冥.所謂冥途黃泉也。脫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轉生受身。」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當獨值向.相共從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轉貿.經音義曰:「貿.莫候反。三蒼.貿.換易也。」會疏曰:「故有.承上之辭.三世事同。現在既爾.未來豈不然也。苦樂無實.唯人自招.故云自然。貿亡候反。換易也。四生轉變.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如八大地獄.及長壽鬼等.云或長。如飛蛾蜉蝣等.云或短。又如地獄罪人.剎那生死.名或短。受苦長遠.名或長。當獨以下.總結殺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報其怨恨也。」

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大火.喻極苦相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焚燒.法華經音義曰:「焚.扶雲反。廣雅.焚.燒也。說文.焚亦燒也。」集韻曰:「焚.火灼物也。」玉篇曰:「焚.燒也。燒.燔也。」此結痛苦燒苦。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

會疏曰:「一心制意.制意三。端身正行.制身三口四。舉世皆濁.吾不供彼.故云獨作。獲其福德者.現在報.反上痛苦。度世等.未來報.反上燒苦。於中度世.上天有為善果。泥洹之道.出世妙果。」

其二惡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淫驕縱.各欲快意。

義理.適於理之道也。廣韻曰:「義.仁義也。理.義理也。」法度.法者法規。度者度量也。奢淫.說文:「奢.張也。淫.私逸也.」等不等觀雜錄一曰:「經中婬字多從女旁.專指男女事也。今人欲依說文改從旁。書中淫字訓義甚多。放也.溢也。甚也.邪也。經中專指男女事.故從女為妥。」驕縱.左傳曰:「驕奢淫泆。疏.驕謂恃己陵物。」縱.玉篇曰:「縱.恣也.放也。」驕.通作憍。

會疏曰:「人於世間.父嚴母慈.子致敬愛.兄愛弟順.夫婦禮義.是為世間通義.是為人心天理。不婬他婦.不掠他物.是為王法規度。此偷盜人背五倫道.不懼罪譴.故云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謂奢侈。婬行無節.故云奢婬。憍謂憍慢。縱謂放縱。男女相共.快人欲意.悖逆人理.不顧天心.故云各欲快意。此攝殺盜也。」

任心自恣.更相欺惑。佞諂不忠。巧言諛媚。嫉賢謗善。陷入怨枉。

恣.說文:「縱也。」欺惑.廣韻曰:「欺.詐也。去其反。惑.迷也。」佞諂.佞.巧諂捷給也。諂.諛也。經音義曰:「佞.奴定反。諂.媚也。論語.是故惡夫佞者。三蒼.佞言曰諂.是也。」忠者.敬事直行.忘私奉事。不忠.反之。巧言.巧.能也.善也。詩:「巧言如簧。」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諛媚.玉篇曰:「諛.諂也。」媚亦諂也。又蠱也。書冏命:「便辟側媚。」嫉賢.嫉.妒也。賢.有善行也。真證謂之聖。鄰聖謂之賢。玄義四下曰:「鄰聖曰賢。」謗善者.謗.毀也。善.良也。陷.墜入也。怨枉通作冤枉。冤.屈也。枉.邪曲也。

會疏曰:「子欺父.父惑子等.云更相欺惑。但逞私意.無有慚愄.故云任心自恣。心懷惡計為佞。外求惡寵云諂。為行無信.是為不忠。巧言令色.諂諛曲媚.故云巧言諛媚。謂嫵媚。又可悅也。古謂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此二句.當綺語。嫉妒賢良.誹謗善人.橫結怨害.枉陷非道.故云嫉賢謗善陷入怨枉。是即惡口兩舌也。」

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

主上.東宮切韻曰:「祝尚丘云.主.君上也。」臣下.孔安國曰:「臣下者.則君之所用也。」孔子曰:「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也。」文字集略云:「臣.在下之稱也。」嘉祥曰:「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者.宰相之官.縱放臣下.用取萬民賄.枉取人物。」憬興曰:「機者機關。即巧言令色.曲取君意.能行機偽。」

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

知識.朋友之異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識其貌之人也。又所知我之人也。非多知博識之義。諸經之初有「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即就為人所知而云。會疏曰:「知識.親友也。」

各懷貪欲。瞋恚愚癡。欲自厚己。

貪欲.瞋恚.愚癡.即三毒也。略云貪瞋癡。貪欲.引取順情之塵境而無厭.謂之貪欲。即貪愛世間之色欲財寶等而無厭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無厭足為貪欲。」法華經譬喻品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會疏曰:「三毒相資.熾發邪欲.吸引他財.欲積自己.故云欲自厚己也。」

欲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天神剋識.別其名籍。

欲貪.同於貪欲。所願無厭足之煩惱也。維摩經觀眾生品曰:「身孰為本。欲貪為本。」楞嚴經四曰:「想愛固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天神.鄭玄注周禮曰:「天神則主北辰。地祇則主崑崙。」周易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剋識.廣韻曰:「剋.必也。」應法師曰:「剋.必當也。口勒反。」韻略曰:「識.職吏反。記也。」謂有天神必記識人之善惡也。名籍.書名之簿籍。地獄冥官.書惡人之名.而不使有漏罰也。玉篇曰:「籍.書也。」說文曰:「籍.簿書也。」

會疏曰:「欲海深廣.不知厭足.無尊無卑.無富無貧.唯求收積.嘈雜奔波.故云欲貪等。不顧前後者.前不顧是非.後不顧譏嫌。亦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恐鬼神冥記。或亦前不顧過業.後不慮來報故。天神等.顯有王法。幽有天神。識其科條.無毫釐差.故云剋識。識音誌。即記也。名籍者.世所謂鬼錄也。籍音寂。簿書也。手版也。記罪人名.分明不亂也。此二句即燒苦之因也。」

壽終神逝.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累劫.累疊數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壞之時期云劫。法華經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燒。」

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此第二結痛苦燒苦。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得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

寄生.廣韻曰:「寄.附也。說文.託也。居義反。」李善註文選曰:「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者.同歸也。」會疏曰:「世界安立.單陽不成.獨陰不育。夫婦相因相成。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資。凡天地之間.無獨立義.故云相因寄生。」

處年壽命.無能幾何。

義寂曰:「處世間年及壽命.不能久住。今時壽命雖復百歲.於中死緣多現前。故今日雖保.至明出息.安期還入。故云無能幾何。」

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婬泆。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

婬.十惡之一。沙彌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斷婬欲。但干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嚴載寶蓮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殺非偷。無有罪報。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獄。世人因欲。殺身亡家。出俗為僧。豈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經云.婬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婬泆.或作婬佚.婬妷。東宮切韻曰:「陸法言曰.婬.蕩。釋氏云.私逸.男女不以禮交。韓知十云.邪僻之行。薛峋云.私通也。謂姦私也。孫愐云.貪色也.戲也。」國語:「淫佚.樂也。」涅槃經音義曰:「婬佚.今作妷.同與一反。廣雅.佚.樂也。又蒼頡篇云.佚.蕩佚也。妷亦婬也。」

會疏曰:「邪謂邪曲。惡謂罪惡。婬.左傳.貪色也。法藏曰.染情逸蕩.躭滯專固.謂之婬。妷.蕩也.婬也。世人所念常在之.故云但念。婬火內燃.胸熱心狂.故云煩滿胸中。愛謂愛著其色。欲謂希取從我。愛彼色.欲彼情.心中相交.亂動不安.故坐起倉卒.不得閑坐.是云愛欲等。」

盼睞細色。邪態外逸。

盼睞.正韻曰:「盼.顧也.視也。」說文曰:「睞.目童子不正也。」義寂曰:「細色.即男女好色也。邪態外逸者.邪婬狀態發外.威儀蕩逸.其相具如大威德經說。」

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恣心快意。極身作樂。

費損.玉篇曰:「費.耗也。」說文曰:「損.減也。」會疏曰:「自妻厭憎等者.妻厭薄自夫。夫輕蔑自妻。門家由之喪滅。恥辱自及先祖。恐人見故.窺暗偷間.入出往來.如賊盜行。人間私語.天聞如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須臾罰來.費財損家.甘陷非法。恣心者.縱惡心。快意者.以行婬欲為快意。是則疲極身心之事.愚夫卻為樂.故云極身作樂。」

或於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

謂耽湎婬欲.不知厭故.或犯六親.或穢尊貴.或交卑賤.故家室中外親屬咸憂患而厭苦之也。

亦復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惡.著於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

禁令.廣韻曰:「禁.制也.止也。令.命也.律也.法也。」人鬼.人間與鬼類也。義寂曰:「謂顯中作者著於人。隱中作者著於鬼。」日月.劉向洪範傳曰:「日者.照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紀.羣陽之精也。」淮南子曰:「月者.大陰之精。」會疏曰:「不避尊卑親疏.亦不畏國王制禁法令.故云亦復。人謂人間.官吏刑罰。鬼謂鬼神.冥官照見。」文選陳孔璋檄曰:「毒施人鬼.日月常照.神明幽記.故坐罪喪其身也。」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此第三結痛苦燒苦。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也。

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兩舌.十惡業之一。新譯曰離間語.大乘義章七曰:「言乖彼此.謂之為兩。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謂言語反覆.掉弄是非也。惡口.罵詈惱人之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亦十惡之一。新云麤惡語。法華經不輕品曰:「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大乘義章七曰:「言辭麤野.目之為惡。惡從口生.故名惡口。」妄言.亦十惡之一。以欺他之意.作不實之言者。普賢行願品曰:「妄言麤惡多離間。」與妄語同。新譯曰虛誑語。智度論十四曰:「妄語者.不淨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大乘義章七曰:「言不當實.故稱為妄。妄有所談.故名妄語。」淨影疏曰:「不應法故.通名妄語。」綺語.一切含婬意不正之言詞也。舊譯綺語。新譯曰雜穢語。亦十惡之一。後世騷人積習.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大乘義章七曰:「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俱舍論十六曰:「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成實論曰:「語雖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

讒賊鬥亂。憎嫉善人。

讒賊.玉篇曰:「讒.佞也。」廣韻曰:「讒.諂也。士咸反。」莊子曰:「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 之賊。」會疏曰:「傷良曰讒。害正為賊。」東宮切韻曰:「郭知玄云.讒.邪言害正。孫愐云.妄言.謂奸臣也。麻果云.害物曰賊。釋氏云.殘害也。祝尚丘云.賊.殺人不忌也。」鬥亂.謂爭鬥而擾亂也。天台曰:「遘扇彼此乖和合也。」善人.信因果之理.行善事之人也。

不孝二親。輕慢師長。

二親.父母也。輕慢.輕人之慢也。法華經不輕菩薩品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朋友.白虎通曰:「朋友者.何謂也。朋.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無信.廣韻曰:「信.驗也.誠也。又忠信也。息晉反。」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言.人而無信.其餘終無可也。誠實.真摯篤實也。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自大.自居尊大也。尊貴自大謂己有道者.即憍慢貢高之相也。會疏曰:「自恃為貴.故云自大。恃己少知.不求問他.故云謂己有道。」

不畏天地神明日月。自用偃蹇。謂可常爾。

偃蹇.離騷曰:「望瑤臺之偃蹇。注偃蹇.高貌。」左傳曰:「彼皆偃蹇。注.偃蹇.驕傲也。」會疏曰:「謂可常爾者.如彼秦皇.謂二世乃至萬世可為君.灰燼詩書.殘滅禮儀也。」

如是眾惡.天神記識。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

迫促.玉篇曰:「逼迫也.急也。音伯。促.速也.迫也。音足。」會疏曰:「諸惡所歸自然迫促者.迫.逼迫義。促則催促。諸惡聚集歸一身.故來報日日催促也。」淵明詩曰:「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是也。共趣奪之者.趣亦催促也。又疾也。謂共促疾而奪取其壽命也。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精神.有情之心識也。精微曰精。不測曰神。會疏曰:「名則名字。籍謂記罪簡牘也。殃咎牽引者.無能他人牽我者。唯縛自業.自入惡趣故。火鑊者.則獄火及鑊湯也。」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此第四結痛苦燒苦。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

徙倚.東宮切韻曰:「麻果云.徙倚.猶徘徊也。祝尚丘云.徙倚.少迴步也。」文選洛神賦曰:「徙倚徬徨。」是也。魏曹植詩曰:「徙倚拾蕙若。注.良曰.徙倚.移行貌。」類書纂要曰:「徙倚.欲往不往之狀。」懈惰.玉篇曰:「上古賣反。倦怠也。下徒果反。怠也。」會疏曰:「懈謂懈怠。惰謂懶惰。」

家室眷屬.飢寒困苦。

眷屬.梵語雜名曰:「眷屬.梵語跛儞嚩羅。」東宮切韻曰:「麻果云.眷.親也。王仁煦云.反顧戀愛也。屬.親。下從玄.上至高祖。大玄經.九屬。一為玄孫.二為曾孫.三為孫.四為子.五為身.六為父.七為祖.八為曾祖.九為高祖。」按眷屬者.施恩愛.使終性命之親類也。宗密曰:「眷屬.一切姻戚。通於表裏。」飢.餓也。寒.窮窘也。史記:「范叔一寒至此哉。」又冷之甚者曰寒。謂內外親屬共受飢餓寒冷之困苦也。

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

教誨.玉篇曰:「教誨不倦曰長。」杜預曰:「教誨.長人之道也。」怒應.應通作。廣韻曰:「怒.恚也。乃故反。.以言對也。於證反。」言令.命令也。不和違戾等.謂違背乖忤而不順也。會疏曰:「孝經云.謹身節用以養父母。今反之也。凡父母有命.則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父母愛之.喜而勿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下氣怡色.柔聲給事.是為人倫通儀。今背之.名為反逆。.以言對也。言令.父母命旨也。不和.不和睦也。」

耽酒嗜美.飲食無度。

耽酒嗜美.耽正作酖。說文曰:「酖.樂酒也。嗜.欲喜之也。美.甘也。」酖酒嗜美飲食無度者.謂耽樂於酒.嗜好甘美.而無節度也。孔安國注孝經曰:「度者.其禮法也。」左傳曰:「子皮之族.飲酒無度。」

肆心蕩逸.魯扈抵突。

肆心.玉篇曰:「肆.放也.恣也。」蕩逸.孔安國注論語曰:「蕩.無所適守也。」薛綜注文選曰:「蕩.動也。」廣韻曰:「逸.縱也。」會疏曰:「蕩逸.放蕩縱逸無檢束也。」魯扈.經音義曰:「上郎古反。下胡古反。謂魯扈自大也。亦縱橫行也。漢書音義曰.扈.跋扈也。謂自縱恣也。經中言憍慢.或作貢高是也。」義寂述義曰:「魯者魯鈍.謂無所識知也。扈者跋扈.謂縱恣自大也。」抵突.或作牴突。止觀曰:「魯扈牴突.不畏惡道。」輔行曰:「魯扈等者.無慚不順之貌。」

不識人情.強欲抑制。

抑.逼也。禮學記曰:「強而弗抑。」制.廣韻曰:「禁制也。」會疏曰:「人自有喜怒哀樂之情.不可抑制。今將抑制他善業.同己之不善.故云強欲抑制。」

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

無義無禮者.大論曰:「阿陀.秦言義。」千字文曰:「你底.此云禮。」廣韻曰:「義.仁義。禮.履也。」釋名曰:「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禮.體也。得其事體也。」劉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矣。」曲禮曰:「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又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會疏曰:「善通二種。謂內具善德.外備福善也。惡人必見他有善事.嫉之如毒箭入胸。決斷是非.資宜而行.是為義。甄辨尊卑.不失其節.是名禮。今飜之.故云無義無禮。冥有神祇.顯有人君.必罰非道。不顧之.無難之.故云無所顧難。難.畏憚也。」

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

貪瞋邪見為心惡。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為口惡。殺盜婬為身惡。惡無間斷.故云常。曾無一善者.全無修善也。

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

人之精神曰神明。會疏曰:「先聖是僧。諸佛是佛。經法是法。是則不信三寶也。不信行道等者.不信出世因果也。不信死後等.不信三世也。不信作善者.不信世間因果也。」

欲殺真人。鬥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

真人.總稱阿羅漢。亦稱佛。以是為證真理之人故也。法華文句一曰:「瑞應.云真人。」同疏記曰:「真是所證。證真之人。故曰真人。」玄應音義九曰:「真人是阿羅漢也。或言阿羅訶。經中或言應真。或言應儀。亦言無著果。皆是一也。」中本起經上曰:「方身丈六。華色紫金。明曜於世。身正修德履道。忽榮棄利。義曰真人。凡有千二百五十人俱。」莊子曰:「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是之謂真人。」眾僧.三人以上和合之比丘。梵云僧伽.譯曰眾。眾僧為梵漢雙舉之目。案.欲殺真人等.真人中亦含出佛身血.言五逆也。

六親憎惡。願令其死。

六親.父母妻子兄弟也。行事鈔二之二曰:「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同資持記曰:「六親.謂父母兄弟妻子。」華嚴經六親音義曰:「漢書.以事六親。應劭曰.六親者父母兄弟妻子也。蒼頡篇.親.愛也。釋名云.親.襯也。言相隱襯也。」顯揚大戒論曰:「六親者.為身上三代。謂父母.祖父母.曾父母。身下三代。身謂男女。孫男女.曾孫男女.玄孫男女.是六親也。」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大命.死生為大於運命者.故曰大命。不豫.廣韻曰:「豫.備先也.早也。羊洳反。」會疏曰:「念念生滅為小命。一期相續為大命。死逼剎那.前路渺茫.或悔生前造罪.或懼死後受報.識神交亂.不得正念.故云悔懼交至。豫.先也.早也。事豫備來者.是謂豫修。所謂閑時倣下急時用.免得臨期手腳忙。臨窮方悔者.其猶臨渴掘井.豈容及乎。」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恢廓.文選.趙景真書:「恢廓宇宙。銑曰.恢.大也。廓.空也。」窈冥.慧琳大方等頂王經音義曰:「上羊皎反。下覓瓶反。考聲云.窈冥.深邃也。郭注方言.窈.幽靜也。說文.深遠也。」浩浩.尚書堯典曰:「浩浩滔天。孔安國曰.浩浩.盛大如漫天。」是也。茫茫.陸士衡漢高祖功臣頌曰:「茫茫宇宙。周翰云.茫茫.廣遠。」報應者.佛家謂有施必報.有感必應也。故現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有報應。

會疏曰:「天地則所依器界.總標三界。五道則能依有情.善惡通舉。苦樂因果.人人常見.故云分明。恢廓.廣博貌。橫徧十方無涯際故。窈窕.幽深貌。(案窈冥.會疏本作窈窕。)豎通三世無窮極故。浩浩.廣大貌。受報萬差.果相無量故。茫茫.冥昧貌。業理綿邈.不可思議故。善惡約因。報應約果。因有善惡。果感苦樂。形聲影響.毫釐不差。禍福相承者.承.受也.繼也。先樂後苦.先苦後樂.雜業紛亂.禍福相倚.順現生後.昇沈不定.故云相承。自業自得.無有他受.故云身自等。」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從樂入樂從明入明者.生富貴之家.或剎帝利.婆羅門長者之家.受身端正.多財多智.是為明。遇好緣好境而身心適悅.是為樂。復於此中身口意行善業.勤修福德.而生於天上.故曰從樂入樂從明入明也。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者.世人生於卑賤之家.旃陀羅之家.及種種下賤之家.貧窮活命.形體憔悴.作卑賤之業者.是名為冥。遇違緣違境逼惱身心.是名為苦。復於此中身口意行惡業.死而墮於惡趣.故曰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也。見雜阿含經。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

義寂曰:「如是因果.理趣幽邃.九十六術皆迷其端.唯我世尊獨知其原。」教語.佛教眾生之語言。會疏曰:「除佛以還.不能了五道生死因業果報性相.故云誰能等。教語下.責不信聖誨。」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此第五結痛苦燒苦。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會疏曰:「尋言起行.以行踐言.是名言行相副。副.助也.稱也。」如語.如實之語.如法之語也。謂真實不虛之言說。金剛經曰:「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彭際清曰:「右明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即觀無量壽經教人深信因果之旨。多有愚人不信因果。諺云.種粟得糧。種蘭得香。凡事盡然.況於善惡。乃至念天得天。念佛得佛。即以一念為因。還以一念為果。何以故.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故。五惡之義.特準他經.配以十惡。其一惡者.殺業所攝。其二惡者.盜貪所攝。其三惡者.婬業所攝。其四惡者.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所攝。其五惡者.瞋恚邪見所攝。反是即為五善。亦名十善。如他譯本云.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者不得婬泆。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饕。不得慳惜。不得瞋怨。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信受佛經。當信作善。後世得福。奉持如是之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十善本為天業。今以念佛因緣.迴向極樂.即轉天業而成淨業。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轉惡業.何有天業而不能轉。


上一节:劝进往生第二十八

下一节:重重诲勉第三十

回目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