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法师讲经>
14.壽命無量第十二 |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14→夀命無量第十二
壽命無量第十二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
會疏曰:「連持色身是謂命。一期相續是謂壽。光明.智慧相。壽命.三昧德。因則定慧相應.能成萬行。果則光壽雙運.以開萬德。故本願第十二十三相續攝法身.今其第十三願成就也。汝寧知乎.激發阿難意。」
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人身.人界之生也。梵網經序曰:「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涅槃經二十三曰:「人身難得。如優曇花。」集會.僧俗集會於法會之席也。禪思者.禪為梵語禪那之略.寂靜之義。思惟寂靜.謂之禪思。即禪定也。一心者.謂專一其心也。止觀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更不餘緣。」探玄記三曰:「一心者。心無異念故。」
會疏曰:「假設校量.明無量義.故云假使。眾生.總攝有識之類。一方眾生.尚不可量.況乎十方剎界眾生。除佛智不可知其數.故云無量。十住斷結經曰.猶如辟方八肘虛空.上下俱等.無空缺處。算數其中無形眾生.與四天王眾生共等。欲知數者.從一數至億.以億為一。復從一至億.還數億為一。如是數至七。欲知無形眾生限者.其數如是。乃至於中人身難得.如爪上土。餘眾生如大地土。今言皆得人身者.無量人身也。聲聞緣覺.皆得無漏智.能鑑幽深事。無量之人皆成此聖果.則智亦無量也。都共集會者.俱會一處也。禪思一心者.深入三昧也。禪謂禪那。思即思惟義。憬興云.禪思者.專思之別言也。此亦通。然依大彌陀等言.坐禪一心.合其智慧。故以上義為佳矣。竭其智力者.智鑑專精也。百千萬劫者.觀之長遠也。然而不知佛壽限極者.何哉。本無窮盡也。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智慧.不及羅漢一人智慧百千萬分之一。然無量眾生成羅漢智.悉共推算於百千萬劫.則其智鑑廣大.豈容思議乎。雖然如是此智.尚有限量。佛壽實無限量。以有量智.欲量無量壽.何其可得乎.是故不能窮盡也。是亦一往設譬而已。佛壽實不可譬也。」
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譬喻.梵云阿波陀那。以了知之法.顯未了知之法也。法華文句五曰:「譬者比況也。喻者曉訓也。託此比彼。寄淺訓深。動樹訓風。舉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經二十九說八種之喻法。一順喻.隨順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者也。天降大雨.則小坑滿.小坑滿故大坑滿.大坑滿故乃至大海滿。如來法雨亦如是。眾生戒滿乃至解脫滿.解脫滿故涅槃滿。是名順喻。二逆喻.逆於世諦次第.自大向小為喻也。大海本為大河.大河本為小河.乃至溝澮本為大雨。如是如來涅槃本為解脫.乃至持戒本為法雨。是名逆喻。三現喻.以現前事為喻也。如說眾生心性.猶如獼猴。四非喻.假設非實事之事為喻也。如說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來.欲害人民.則王如何。是假設四山譬老病生死也。五先喻.先設譬喻.後以法合也。如說有人貪著妙花.而採取之時.為水漂流。眾生如是貪愛五欲.為生死之水漂沒。六後喻.先說法.後設喻而顯之也。如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滿大海.是也。七先後喻.先後所說皆是譬喻之意。如經云.譬如芭蕉.生果則死.愚人得養.亦復如是.如騾懷妊.命不久全.是也。八徧喻.始末皆假喻而顯之也。如具說忉利天質多羅樹生長之狀.而徧喻佛弟子等。會疏曰:「佛壽無量.故徒眾亦無量壽。其猶堯舜天下.無窮民乎。此即第十五願所成也。」
彭際清曰.右明壽命長久。即前文壽命有限量及壽命無能限量等願所攝。
上一节:光明无量第十一
下一节:圣众无量第十三
回目录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