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12.國土寶嚴第十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12→國土寳嚴第十


國土寶嚴第十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

七寶.諸經論所說少異。法華經授記品曰:「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智度論十曰:「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車渠.馬瑙.赤真珠。(此珠極貴.非珊瑚也。)」阿彌陀經曰:「亦以金.銀.瑠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而嚴飾之。」般若經以金.銀.瑠璃.硨磲.瑪瑙.虎珀.珊瑚.為七寶。

三藏法數釋七寶曰:「梵語蘇伐羅.華言金。大智度論云.金出山石赤銅中.而有四義。一者色無變。二者體無染。三者轉作無礙。四者令人富。以是等義.故名為寶。梵語阿路巴.華言銀。大智度論云.銀出燒石中。世名白金。亦有四義.與前金同.故名為寶。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觀經疏又云吠瑠璃耶.華言不遠。謂西域有山.去波羅奈城不遠。山出此寶.故以名之。此寶青色.一切眾寶皆不能壞。色體堅瑩.世所希有.故名為寶。梵語鉢攞娑.華言珊瑚。大智度論云.海中石樹也。謂西南漲海中.去七八里許.有珊瑚洲。洲底有磐石。此寶生其上。人以鐵網取之。世所希有.故名為寶。梵語阿濕摩揭婆.華言琥珀。其色紅瑩。世所希有.故名為寶。梵語牟婆洛揭拉婆.華言青白色寶.即硨磲也。其狀如車之渠.車之牙輞也。因以名焉。以其體堅色明.世所希有.故名為寶。梵語摩羅伽隸.華言碼瑙。其色赤白.如馬之腦.因以名焉。以其可琢成器.世所希有.故名為寶。」

會疏曰:「娑婆穢國.雜業所感.故以泥土瓦礫為地體。彼土專以無漏淨心所現.故以七寶為其體。是布施持戒所攝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七寶者.皆是色光勝絕.加以妙香以為依地.故云合成為地。」

恢廓廣蕩.不可限極。悉相雜次。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會疏曰:「恢廓曠蕩.(案廣蕩.會疏本作曠蕩。)俱廣遠貌。究竟如虛空.故云不可限極。盡地際而間錯.故云悉相廁。(案雜次.會疏本作雜廁。)又雜也.間也。其一一寶中.展轉有七寶色.故云轉相入間。(案間入.會疏本作入間。)其一一寶中.發無量色光明.超百千日月.故云光赫焜耀。赫.明盛貌。焜耀.火光盛也。(案煜爍.會疏本作焜耀。煜爍與焜耀.音字雖別而義則同也。)窮微極妙.奇特美麗.故云微妙奇麗。無漏所感.絕穢濁相.故云清淨莊嚴。大彌陀言.阿彌陀佛國為最快.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國中眾善之王。乃至所以者何.阿彌陀佛本為菩薩時所願.勇猛精進不懈.累德所致.故能爾耳。故云超踰十方。眾寶中精.小補韻會云.凡物之純至曰精。猶下.比校。猶如第六者.義寂云.且舉世間欲界中勝.非淨土寶唯如彼。今言此.喻自然相也。第六天.名他化自在。五欲境適意自然現前。彼土妙寶.亦復如是.故喻彼天。大彌陀言.欲有所得.即自然在前。所不用者即自然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故。」案.自其佛國土已下至此.是第三十二之願成就也。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

謂彼土佛心平等.故地皆平正.無有須彌山.及已下一切諸山大小海等之高下相也。須彌山.新稱曰蘇迷盧山。譯曰妙高山。西域記曰:「唐言妙高。舊曰須彌.又曰須彌樓.皆訛。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迴泊。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四面各有一色。東黃金.南瑠璃.西白銀.北頗梨。隨其方面.水同山色。」俱舍論曰:「妙高.七寶所成.故名妙。出七金山.故名高。」

及金剛圍一切諸山。

金剛山.又曰金剛圍山.金剛輪山。周繞世界之鐵圍山也。起世經二曰:「諸餘大山.及須彌山王之外.別有一山.名斫迦羅。(前代舊譯云鐵圍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縱橫亦六百八十萬由旬。彌密牢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

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

會疏曰:「外海名大。內海名小。有水為溪。無水云谷。渠.小瀆也。以瓶汲水謂之井。」

佛神力故.欲見則見。

謂已上諸山海等.眾生意欲見者.佛神力令見。會疏曰:「佛神力故等者.若眾生意樂欲有之.則佛威神力.令現之見也。」案.自又其國土已下至此.是第三十一之願成就.因中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所感也。

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

諸難即八難也。謂見佛聞法有障難八處也。又名八無暇。謂修道業無閒暇也。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鬱單越。(新作北拘盧洲)以樂報殊勝.而總無苦故也。五長壽天。色界無色界長壽安穩之處。六盲聾瘖瘂。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二佛中間無佛法之處。維摩經天台疏三曰:「言八難者。三惡道為三。四北鬱單越。五長壽天。六盲聾瘖瘂。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又准超日月三昧經.以邊地.外道.貧匱.下賤.短命.醜陋。人所憎惡.夷人不解法者.為八難也。趣者.眾生所往之國土.名為趣。俱舍論八曰:「趣謂所往。」大乘義章八末曰:「趣者.蓋乃對因以名是也。因能向果.果為因趣.故名為趣。」法華文句記曰:「從一至一.故名趣。」案此.是第一之願成就。因中無染恚癡之所感也。

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言極樂國無四時之序.故無寒暑之煩。無寒暑之煩.故無身心之恨。無身心之恨.故人天安樂。人天安樂.身故進退諧意.行住隨思.故曰調適。會疏曰:「春.蠢也。物蠢生乃動故。夏.假也。假火而宣平也。秋.揫也。物揫歛乃成熟也。冬.終也。萬物所以終成也。夫有為諸法.由妄心而生。內有四相.故外有四時.陰陽交替.涼燠轉變。彼土無為涅槃界.故唯有常樂我淨四德.無有元亨利貞遷流。彼土不寒不熱.勝境常住。」案此.是三昧常寂.智慧無礙所感。第三十一二願成就也。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四天王.為帝釋之外將須彌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羅。山有四頭.四王各居之.各護一天下.因之稱為護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處之最初也。法花文句云:「四大天王者.帝釋外臣如武將也。居四寶山。高半須彌。廣二十四萬里。東提頭賴吒.此云持國。亦云安民。居黃金山。領二鬼.犍闥婆.富單那。南毗留勒叉.此云增長。亦云免難。居瑠璃山。領二鬼.薜荔多.鳩槃茶。西毗留博叉.此云非好報。亦云惡眼。亦云雜語。居白銀山。領二鬼.毒龍.毗舍闍。北毗沙門.此云種種聞。亦云多聞。居水精山。領二鬼.羅剎.夜叉。各領二鬼.不令惱人.故名護也。」

忉利天.正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羅夜登陵舍天。譯言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須彌山之頂.閻浮提之上.八萬由旬之處。此天之有情.身長一由旬.衣重六銖.壽一千歲。(以世間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萬由旬.名喜見城.帝釋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廣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善法堂天.山峰天.山頂天.喜見城天.鉢私他天.俱吒天.雜殿天.歡喜園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離險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施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天.雜莊嚴天.如意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日行天.閻摩那娑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曼陀羅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燄輪光天.清淨天.是為三十三天。新譯花嚴經音義云:「忉利.梵言正云怛唎耶怛唎奢。言怛唎耶者.三也。怛唎奢者.十三也。謂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城。當中有一天城.帝釋所居。總數有三十三處.故從處立名也。」翻譯名義集曰:「忉利.應法師云.此應訛略也。正言多羅夜登陵舍。此譯云三十三天。」依者.言依止或依憑也。

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

炎天.梵名須夜摩天。翻譯名義集曰:「須夜摩.此云善時分。又翻妙善。新云須燄摩.此云時分。時時唱快樂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時分故。」色究竟天.梵名阿迦尼吒天。色界十八天之一。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新譯花嚴經音義曰:「阿迦尼吒天.具云阿迦尼瑟吒。言阿迦者.色。尼瑟吒.究竟。言其色界十八天中.此最終極也。又云.阿.無也。尼瑟吒.小也。謂色界十八天中.最下一天.唯小無大。餘十六天.上下互望.亦大亦小。此之一天.唯大無小.故以名之也。」

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行業.身口意之所作。法華經提婆品曰:「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又善惡之所作.可感苦樂之果報者。果報.新曰異熟。舊曰果報。果報者.吾人今日之境界.為對於過去世業因之結果.故曰果。又為應於其業因而報者.故曰報。然則曰果曰報.其體為一.總括一切眾生自生至死之間.自己所感受之吉凶事而謂為果報。但分別果報二字.則法華方便品明十如是中.有因緣果報之四。對於因而言果。對於緣而言報也。正可生果之物曰因。助其因而使取果者曰緣。譬如米麥之種.因也。農夫之力或雨露之潤等.緣也。然則當年米麥之成熟時.對於昨年之米麥而言.則是果。對於昨年之農夫雨露而言.則為報也。如是吾等原具可生夫夫三界之果之種.是曰因。然為惡業.則助地獄界之因.使感地獄之果。為善業.則助人間天上界之因.使招人間天上界之果。蓋善惡之業.對於三界之果.則非為因而為緣。因而望此緣於三界之果.更與以報之名也。但此分因緣果報.而詳論義理。果報之物體.二者非異。果報之狀體.雖有苦樂好醜等差別.而其性質則非善性.亦非惡性。無記性(善不可記.惡亦不可記者。)也。法華經方便品曰:「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會疏曰:「大集經曰.眾生之行不可思議。眾生境界不可思議。夫業理綿邈.十聖難議。無形無朕.能現形相.或空或地.曲成無差。罔知所以然而能然者.不思議也。故云業與報皆不可思議。」

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

善力.修善之力用。由善所得之力。淨影疏曰:「依法正修.名為善力。」會疏曰:「此中佛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持住力所攝。眾生功德善力者.若約諸行往生.則定散等善力。若約本願相應機.則大信大行也。行業之地者.是則彌陀如來大願大行大業成就之地也。因淨.故果亦淨。雖無須彌等.自住也。」

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疑惑.迷於事理不能決定是非者。法華經譬喻品曰:「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大品般若經三次第行品曰:「須菩提言.我於是法.不敢有疑。但為當來世破正見.墮三惡者.故問耳。」亦此意也。

彭際清曰.右明國土殊勝。即前文無三惡道及國土嚴淨等願所攝。



上一节:法藏成佛第九

下一节:光明无量第十一

回目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