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4.聲聞眾等第二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4→声闻众等第二

聲聞眾等第二

與大比丘眾.

會疏曰:「佛身兼眾.故名為與。內有大德.外現大用.耆年高邁.威儀堂堂.周匝法王.如四大海繞須彌山.故稱大。比丘或云苾芻.此翻乞士。乞食資身.乞法練心。又翻怖魔。志怖彼魔.德令魔怖。又云破惡。稟戒破業.定慧破惑。此三因名。果名應供.殺賊.無生。梵.僧伽.此翻為眾.四人已上.秉御一切滅惡生善羯磨.總該凡聖.通收理事.故云眾也。是眾成就也.」慧遠疏曰:「以身兼彼.稱之為與。大者.梵名摩訶。曠備高德.過餘近學.故名為大。比丘.此翻有五。一名怖魔。初出家時.發心廣大.令魔戰怯.故曰怖魔。二名乞士。既出家已.無所貯畜.乞求自活.故曰乞士。三名淨命。於乞求時.正命乞求.離於邪命.故曰淨命。四名淨持戒。既出家已.精持禁戒.無所毀犯.名淨持戒。五名破惡。以持戒故.離犯戒過.故曰破惡。人多名眾。」

萬二千人俱。

會疏曰:「萬二千人者.則標其數。諸經多標千二百五十人。今經與法華標萬二千人.蓋是出世本懷.一代勝會.故十方大德皆雲集乎。」慧遠疏曰:「共集稱俱。」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一切.該羅事物之稱。玄應音義曰:「說文云.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義。」史記曰:「臣觀諸侯王邸第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索隱曰.此一切猶一例。同時也。非如他一切。訓權時也。」勝鬘寶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該羅之名。」法苑珠林二十八曰:「一以普及為言。切以盡際為語。」大聖.以名高位之菩薩。會疏曰:「初果已上.悉名聖者。以究阿羅漢.故名大聖。亦可雖外現聲聞.內祕菩薩之行.故名大聖。」神為不測之義。通為無礙之義。此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別。法華經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義章二十本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為神異.目之為神。作用無擁.謂之為通。」考工記云:「匠人達川谷。達.猶至也。」孔注論語曰:「達謂通於物理也。」慧遠疏曰:「舉一例餘.故云一切。大有兩義。一位高名大。一德勝名大。會正為聖。所為神異.故名曰神。無壅曰通。於神通中解了畢竟.亦名已達。」

其名曰尊者了本際。

廣韻曰:「尊.祖昆反.重也.貴也.敬也.君父之稱也。」禮記曰:「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是也。今案.尊者貴重之稱也。曲禮曰:「長者。鄭玄曰.尊者也。」梵語阿梨耶。譯作聖者.尊者。謂智德具尊者。羅漢之尊稱。資持記下三曰:「尊者。臘高德重。為人所尊。」行事鈔下三曰:「下座稱上座為尊者。上座稱下座為慧命。」會疏曰:「尊謂尊貴。有德可貴.故名尊者。」

了本際.比丘名也。唐譯大寶積經直舉梵名作阿若憍陳如。宋譯同。阿若憍陳如.舊稱也。又稱阿若居鄰.阿若拘鄰。新稱阿若多憍陳那。阿若.名。憍陳如.姓。阿若.譯作已知.無知.了本際。憍陳如.譯作火器。最初受濟度之五比丘上首。楞嚴經一曰:「阿若多五比丘等。」文句二曰:「憍陳如.姓也。此翻火器。婆羅門種。阿若者.名也。此翻已知。或言無知。非無所知也。乃至知無耳。無量壽.文殊問.阿毗曇婆沙。皆稱為了本際.知本際。是釋迦法中第一弟子。」彌勒上生經疏上曰:「阿若多.解也。憍陳那.婆羅門姓之一姓也。憍陳如.訛也。」飾宗記七末曰:「婆沙八十二云。以憍陳那先見法故。因斯號彼為阿若多。」淨影疏曰:「憍陳如是姓.阿若是字。阿之言無.若之言智。證無成智.故曰無智。無是一切諸法本性.名為本際。於此本際.知見明了.名了本際。」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所謂阿若拘鄰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諦.亦是阿若拘鄰比丘。」

尊者正願。

正願.一作起氣。梵名曰婆沙波。又作婆師波.婆師婆.婆濕婆。譯言起氣.淚出.氣息。窟內窟外結集時.於窟外領界外之大眾結集三藏者。為五比丘之一。即大眾部之祖也。三論玄義曰:「界外大眾乃有萬數。婆師波羅漢為主。此云淚出。常悲苦眾生而淚墮也。而年大迦葉.教授界外大眾。」中論疏記二下曰:「言婆師婆者.案最勝王經云婆濕婆也。照法師云.婆濕婆.此云氣息。」義林章二本曰:「有阿羅漢念佛法恩.念眾生苦.自恒垂淚.故名婆師婆。為大眾主.教授諸人。」會疏曰:「本行集標五比丘名.言其次長老名婆沙波.此言起氣。憬興義寂亦配五比丘.故知正願是彼起氣。」又曰:「正願者.嘉祥解云.本期出家得道故。」

尊者正語。

唐譯大寶積經作馬勝.馬勝又云調馬.馬師。梵名頞鞞。又稱阿濕縛恃.阿奢踰時。五比丘之一。端正之威容.與庠序之舉止.時時如引人目。舍利弗失師迷於所歸.慒慒行路時.卒然見馬勝比丘威儀.起問師問法之心。又諸比丘清旦由耆闍崛山為乞食來王舍城.時有一長者.見馬勝比丘.生歡喜之念.為僧眾建六十房舍。(四分律及南傳律房舍犍度)即此一端.已可知其詳。西域記九曰:「阿溼縛恃比丘。唐言馬勝。」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威儀端正.行步庠序.所謂馬師比丘是。」案平等覺經第二名為馬師。會疏曰:「本行集標五比丘名.言次阿奢踰時.此言調馬。憬興義寂亦配五比丘.故知正語是彼調馬。」又曰:「嘉祥解云.正語.口無四過。」

尊者大號。

唐譯大寶積經作大名。梵名摩訶那摩.譯曰大名。佛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本行集經三十四曰:「長老摩訶那摩。隋言大名。」五分律曰:「摩訶納。」四分律曰:「摩訶摩男。」增一阿含經三曰:「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謂摩訶男比丘是。」會疏曰:「本行集標五比丘名.言次摩訶那摩.此言大名。憬興義寂亦配五比丘.故知大號是彼大名。」又曰:「嘉祥解云.大號.美名遐布。」

尊者仁賢。

唐譯大寶積經作有賢。本行集經作小賢。梵名曰跋提梨迦。一作婆提唎迦。五比丘之一。中本起經曰跋提。四分律曰婆提。最勝王經曰婆帝利迦。本行集經十一曰:「白飯王亦有二子.第一名難提迦。第二名為婆提唎迦。」會疏曰:「本行集標五比丘名.言次一長老跋提梨迦.此言小賢。憬興義寂亦配五比丘.故知仁賢是彼小賢。」又曰:「嘉祥解云.仁賢德性軟和.故彰其名。」

尊者離垢。

唐譯大寶積經作無垢。會疏曰:「本行集標親友四居士名.言一毘摩羅.此言無垢。四分律云.耶輸伽有少小同友四人在波羅奈住.一名無垢。以是明知今離垢是彼無垢。」又曰:「嘉祥解云.離垢.離破戒之垢。」

尊者名聞。

名聞.比丘名。梵名曰耶舍。或作夜耶.耶舍陀.耶輸陀.耶舍那。譯曰名聞.名稱.上傘。有部毘奈耶四十曰:「具壽阿難陀有弟子在婆颯婆聚落.號曰名稱.梵云耶舍。」四分律曰:「耶舍伽那子。」善見律曰:「耶斯那。」西域記曰:「耶舍陀。」阿育王經二曰:「比丘名耶舍.翻名聞。」玄應音義二十五曰:「耶舍.此云譽。謂名譽也。」梵語雜名曰:「名聞。耶舍。」出於佛滅後一百年.為摩竭陀國華氏城雞園寺之上座.勸阿育王建八萬四千佛塔.後於跋耆國毘舍離城集七百賢聖為第二結集之阿羅漢也。見阿育王經一.毘奈耶雜事四十。會疏曰:「五百弟子本起經言.夜耶.翻為名聞。昔聞死亡女人有微細音響.聞聲用恐怖.深修不淨觀成道云云。耶舍或名夜耶。然則名聞.正是彼耶舍比丘也。」又曰:「嘉祥解云.名聞.多人所知。或是迦延解義.名聞大佳。」又曰:「依本行集.耶輸陀.此言上傘。此子初生.上有寶蓋.自然出現。以是因緣.名聞流布.徧於一切。」案悉達太子之夫人亦名耶輸陀.譯云名稱.持稱.持譽.具稱等。可知名同。此則男子.彼則女人也。

尊者善實。

善實一作善賢。又作善臂.善肘。唐譯大寶積經直舉梵名作須跋陀羅。別經作修浮帝.蘇跋陀羅。舊稱須跋陀.修婆。佛最後之聖弟子名。不思議境界經曰:「修浮帝.此云善實。舊名須菩提者也。」會疏曰:「本行集標親友四居士名.二修婆.此言善臂。以是明知今善實是彼善臂。」又曰:「嘉祥解云.善實從內德彰名。」西域記六曰:「蘇跋陀羅.唐言善賢。舊曰須跋陀羅.訛也。」慧琳音義十八曰:「蘇跋陀羅。阿羅漢名也。唐言善賢。是佛在世時。最後得度聖弟子也。即涅槃經中須跋陀羅是也。」須跋陀.初為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壽一百二十。通四圍陀經。聰明多智。得五神通。得非想非非想定。聞佛涅槃.往佛所.聞八聖道.遂成羅漢。涅槃經四十:「佛告阿難。是娑羅林外有一梵志。名須跋陀。其年極老已百二十。雖得五通。未捨憍慢。」大般涅槃經下曰:「拘尸城有一外道。年百二十。名須跋陀羅。聰明多智。誦四毗陀經。」大論三曰:「須跋陀梵志.年百二十歲.得五神通。」增一阿含曰:「恒飛虛空.足不蹈地.所謂善肘比丘是。」茲據不思議境界經云.善實.即舊名須菩提者。考須菩提.羅什注維摩經云.秦言善業。肇曰.秦言善吉。西域記.唐言善現。法華文句翻空生。阿含須菩提外另有一善肘。准諸以上各說.則須菩提與善實似非一人。去聖時遙.各家異說.殊難考其究竟。

尊者具足。

具足又稱滿足.滿願。唐譯大寶積經作善稱圓滿。梵名曰富蘭那迦。會疏曰:「本行集標親友四居士名.言三富蘭那迦.此言滿足。四分律云.耶輸伽有少小同友四人在波羅奈住.三名滿願。以是明知具足是彼滿足。」又曰:「嘉祥解云.具足從受戒表名。」

尊者牛王。

漢譯作牛.唐譯大寶積經直舉梵名作憍梵鉢提。宋譯同上。又作憍梵波提.迦梵波提.伽婆跋帝.笈房鉢底。比丘名。譯曰牛.牛王.牛主.牛相等。解律第一。法華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增一云牛跡。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後.恆事虛哨。餘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稱為牛。」本行集經云:「伽婆跋帝.此言牛主。」會疏曰:「牛王尊者.若依律中.本是室羅伐城婆羅門家長生牛也。舍利子為之說三句法。命過。生大婆羅門家為子。面相似牛。宗親相議.名為牛主。與舍利子為之侍者。修行遂證阿羅漢果。由先業力.咽有二喉.一乃吐生.二便咽熟。多諸俗族.共生嫌賤。世尊命之令住邊方。佛言我弟子中住邊方者牛主為最。」法華玄贊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訛也。過去因摘一莖禾數顆墜地。五百生中作牛償他。今雖人身。尚作牛蹄牛之相。因號為牛相比丘。」

尊者優樓頻螺迦葉。

唐譯大寶積經作優樓頻蠡迦葉。宋譯同。又作優樓頻蠃迦葉.優盧頻螺迦葉.優留毗迦葉.烏盧頻螺迦葉波。羅漢名。譯曰木瓜林。三迦葉之第一。玄應音義二十五曰:「烏盧頻螺。此云木瓜林。在此林下修道。故以名焉。迦葉波是姓。舊言優樓頻螺。正法華經云上時迦葉。兄弟三人。居長者也。」玄贊一曰:「迦葉波者.姓也。此云飲光。婆羅門姓。上古有仙。身有光明。飲蔽日月之光。三迦葉。皆飲光種。兄弟三人。梵云鄔盧頻螺。言優樓.訛也。此云木瓜。當其胸前。有一癃起。猶如木瓜。又池中龍亦名木瓜。從彼為稱。故以為名。」為歸佛前有五百弟子之外道論師。導佛於毒蛇窟.不得害。與二弟及弟子共歸佛出家。見四分律三十二。又供養僧伽.以優留毗迦葉為第一。增一阿含三曰:「將養聖眾。四事供養。所謂優留毗迦葉比丘是。」

尊者伽耶迦葉。

伽耶迦葉.又作竭夷迦葉.伽耶迦葉簸。羅漢名。伽耶.譯曰象城。三迦葉之一。光宅之法華疏一曰:「伽耶迦葉者。昔日亦是外道。其人事火。領五百徒眾。住在伽耶城中。如來往化。即捨邪從正。得羅漢道。仍以本所住城為名也。」文句一下曰:「伽耶亦竭夷。亦象。此翻城。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名義集一曰:「孤山云。伽耶山名。即象頭山也。文句翻城。近此山故。」又稱象迦葉。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觀於諸法.都無所著.所謂象迦葉比丘是。」

尊者那提迦葉。

那提迦葉.三迦葉之一。又作捺提迦葉簸。新曰捺地迦葉波。迦葉其姓。那提為河名。此人在那提河邊得道.故謂為那提迦葉。光宅法華疏一曰:「迦葉.姓也。那提者.河名也。昔此外道。其人事外神。領五百徒眾。住在那提河邊。值佛受道。得羅漢道。猶以昔河為名也。」慧琳音義二十曰:「那提.河名。」西域記八曰:「捺地迦葉波。舊曰那提迦葉.訛也。」又稱江迦葉。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心意寂然.降伏諸結.所謂江迦葉比丘是。」

尊者摩訶迦葉。

摩訶迦葉.具曰摩訶迦葉波。摩訶.譯曰大。迦葉波.譯曰龜.或飲光。婆羅門種之一姓。名畢波羅。彼父母禱於畢波羅樹神而生.故名畢波羅。為大富長者之子。能捨大財與大姓.修頭陀之大行.為大人所識.故標大之名。以別於十力.優樓頻螺等之迦葉姓。法華光宅疏一曰:「摩訶.言大。迦葉是姓.此翻為龜也。所以呼為大者.異於三小迦葉.故呼此人為大也。」法華文句一曰:「摩訶迦葉.此翻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命族.故言龜氏。名畢波羅。畢波羅.樹也。父母禱樹神求得此子.以樹名之。」法華嘉祥疏一曰:「摩訶迦葉者.文殊問經翻為大龜。摩迦陀國之大姓也。從姓立名。別名必波羅者.在必波羅樹下生.故名必波羅童子。」會疏曰:「小經疏云.摩河迦葉.此翻大龜氏。真諦翻為光波.或飲光.同名甚多.特標大以別之。」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

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羅.舍利富多羅.舍利補怛羅。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羅之略.子之義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優婆提舍.故從父而稱之曰優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來有二釋。一為鳥名。譯曰秋露.鶖鷺.鴝鵒.鸜鵒.鶖.百舌鳥。或言母之眼似彼鳥.或言母之才辯猶如鶖鷺.故以為名。法華玄贊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羅。言舍利弗者.訛也。舍利.云鶖。即百舌鳥。亦曰春鸜。弗呾羅.言子。以母才辯喻如鶖鳥。此是彼子.以母顯之.故云鶖子。復名優婆提舍。以能論議故.兼得彼名。」嘉祥法華義疏一曰:「從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鳥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於眾女人中聰明第一。以世人貴重其母.故呼為舍利子。古經名鶖鷺子。鶖鷺子.猶取鳥名也。或言舍利鳥似鶖鷺也。父名提舍。逐父為名.故名優婆提舍。優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應音義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羅.或言舍利弗多羅。此梵音轉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鸜鵒眼.因以名焉。經中或言鶖鷺子者.一義也。」大明度經曰:「秋露子。」出三藏記一曰:「舊經舍利子.亦秋鷺子。新經舍利弗。」俱舍寶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鳥。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譯曰身。又譯珠。母之身形好妙.故名為身。又母之聰明在眼珠.故名為珠。法華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應言舍利弗羅。此翻身子。又翻舍利為珠。其母於女人中聰明。聰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譯為身者.與設利羅訛言之舍利混同.是訛也。慧苑音義下曰:「奢唎補怛羅.此云鶖鷺子。舊翻為身子者.謬也。梵本中呼身為設利羅。故知懸別也。」玄應音義四曰:「舍利富多羅.此譯云鴝鵒子。從母為名也。母眼似鴝鵒.或如秋露鳥眼.因以名焉。舊云身子者.謬也。身者.舍黎。與此奢利聲有長短.故有斯謬。或言優婆提舍者.從父名子也。」舍利弗智慧第一.與目連皆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因緣.本為外道。逢師死.茫茫求道.於途上見馬勝比丘安庠而走。比丘為說「因緣所生法」之偈.遂出家。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

尊者大目犍連。

漢唐魏譯均同。大目犍連.比丘名。阿彌陀經作摩訶目連。略曰目犍連。又曰目連。新稱曰摩訶沒特伽羅.沒特伽羅子。姓也。譯曰大讚誦.大萊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稱為神通第一者。初與舍利弗同為六師外道之一人。頗精通教學。雖領一百徒弟.然中心有不安之念。因而與舍利弗互約.先得解脫者.必以告.故共競修行精進。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見五比丘中之馬勝.儀容端正.聞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現。由一偈之法門.忽開悟得脫。次於竹園精舍.聞佛陀親說.得法眼淨之悟.因告之目連.共為佛弟子。二人弟子.合二百人.亦入佛門。

法華文句一曰:「大目犍連.姓也。翻讚誦。文殊問經翻萊茯根。真諦云.勿伽羅.此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乃至同名者多.故舉大也。」法華玄贊一曰:「梵云摩訶沒特伽羅。言大目犍連者.訛也。此云大採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處.常採菉豆而食.因以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為其名。得大神通。簡餘此姓.故云大採菽氏。從父本名俱利迦。亦云拘隸多。先云俱律陀.訛也。大般若云.舍利子。大採菽氏。」玄應音義六曰:「云目犍連。或言目伽略子者.訛也。則正言沒特伽羅子。或言毛馱伽羅子。此乃從母為名。沒特伽.此云綠豆。羅.此云執取.或云挽取。本名俱利迦。或言拘隸多。此從父名也。舊云俱律陀.不正也。」增一阿含經三曰:「神足輕舉.飛到十方.所謂大目犍連比丘是。」

智度論四十一曰:「如舍利弗。於智慧中第一。目犍連.神足第一。」目犍連與舍利弗.為佛左右弟子。目連為神通第一.神通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於左方.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論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連是佛左面弟子。」天台淨名疏一曰:「若據勝劣.身子為左。若據定慧.身子為右。」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三世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連既知佛將涅槃.夏坐竟將般涅槃。

是時尊者大目犍連入羅閱城乞食.執杖梵志.遙見目連來.各各相謂曰.此是沙門瞿曇弟子.彼弟子中無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圍打殺之。諸梵志共圍打之.爛盡.苦惱甚。是時目連以神通還祇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於世尊弟子中為神足第一.何不以神足避之。目連曰.我宿業極重.我於神字尚不能憶.況發通耶。我極患疼痛.來辭汝.取般涅槃。舍利弗言.汝今少停.我當先取滅度。舍利弗乃至世尊所辭.去而至本生處.為親戚鄉人說法.遂取滅度。目連亦至世尊所辭.去而至本生處說法.取滅度。(增一阿含經十八十九)時阿闍世王聞梵志打殺目連.極瞋怒.告大臣曰.索彼外道焚殺之。目連聞之.報曰.大王不可作是事.我先作業.注來於身.非可代受。王曰.尊命難違。若捉得.當但使出國。(毗奈耶雜事十八)然目連弟子馬宿滿宿二人.為所謂六羣比丘之隨一。聞師打殺.憤怒不堪.身毛悉豎。以大力士力.盡捕執杖梵志殺之。(戒因緣經二.毗婆沙論四)時諸苾芻皆有疑.請於世尊言.聖者目連有何業.而外道粉碎其身。世尊曰.往古為婆羅門子.婬溺其婦.於母不孝。一日怒母.發惡語曰.如何得勇力人.打彼身形。似此麤惡語.於五百生中常被打碎。今日雖證聖道為神通第一.然猶受此報。(毗奈耶雜事十八)又曰.彼昔為弊魔時.數數觸嬈拘樓孫佛上足弟子尊者毗樓.化作小兒以大杖擊彼首.使之流血.即時墮大地獄。以斯宿業.今日為釋迦文佛上足.為外道所打殺。(魔嬈亂經)

尊者劫賓那。

唐譯大寶積經作摩訶劫賓那。又作摩訶劫譬那。又作劫庀那.劫譬那.劫比拏。譯曰房宿。憍薩羅國人。世尊之弟子。能知星宿。眾僧中第一。又名弗迦羅娑利.弗迦沙。會疏曰:「小經疏云.劫賓那者.此翻房宿。父母禱房星感子.因是為名。又房宿是比丘與佛共房宿.獲覲法身.從茲立號。中阿含四十二.名弗迦羅娑利。(准萍沙王五願經本是德差伊羅國大王.其名弗迦沙。)」

尊者大住。

會疏曰:「憬興云.大住.梵云摩訶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剃種男。今云大住.亦襲昔之名。母戀此子.不肯改嫁.如繩繫扇.可稱住。(峻諦云.摩訶拘絺羅.此翻大膝。蓋今言之歟。)」又曰:「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得四辯才.觸難答對.所謂摩訶拘絺羅比丘是。(今大住歟。)」案摩訶迦多衍那.佛十大弟子中論議第一。又稱摩訶迦旃延子.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氈延.迦氈延尼子等。譯曰剪剃種.扇繩.好肩等。婆羅門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義二十七曰:「摩訶迦旃延.摩訶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剃種男。剪剃.婆羅門姓也。」嘉祥維摩經疏二曰:「迦旃延即其姓.此云好肩。」不思議境界經上曰:「迦底耶夜那。(舊名迦旃延者)」法華文句一下曰:「摩訶迦旃延.此翻為文飾.亦肩乘。人云.字誤.應言扇繩.亦好肩。亦名柯羅。柯羅.此翻思勝。皆從姓為名。」同記曰:「言文飾者.善讚詠故。言扇繩者.若作肩乘.二字並誤。以其生時父已亡世.此兒礙母不得再嫁.如扇繫繩。」俱舍論神泰記一曰:「迦多衍尼子。舊云迦氈延.訛也。」慧苑音義下曰:「迦旃.一宗之姓氏也。延.此云胤也。言此尊者是彼種族之後胤耳。」俱舍論光記一曰:「迦多衍尼子者.迦多.名剪剃。衍.名為種。尼.是女聲。此人是剪剃種女生.從母姓為名.故名迦多衍尼子。是婆羅門十姓中一姓也。此剪剃種.西方貴族。若言迦多衍那.迦多衍.如前釋。那.是男聲。從父為名也。」法華玄贊一曰:「梵云摩訶迦多衍那。云迦旃延.亦訛也。大般若云大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剃種男。」

尊者大淨志。

會疏曰:「憬興云.大淨志者.賴吒和羅。更無所樂.志於清白之法樂.閑居第一.故名大淨志。(賴吒和羅者.黈羅歐吒國長者之子。樂求出家。父母不許。求心堅固。不食五日。父母遂許。深修道法。大厭俗塵。其說見十賴吒和羅經及中阿含三十一。)增一阿含經弟子品云.貴豪種族.出家學道.所謂羅吒婆羅比丘是。(憬興以大淨志為此尊者。)」

尊者摩訶周那。

唐譯大寶積經作摩訶注那。會疏曰:「摩訶周那者.嘉祥云.周那.言離香。或為周利般特迦.未詳。(峻諦云.摩訶周那.出於中阿含第二。佛對之說七世間福。又寶積經百十四卷.有周那沙彌浣衣緣.依長阿含是少年沙彌也。)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善誨禁戒比丘尼僧.所謂須摩那比丘是。(今摩訶周那歟。)」

尊者滿願子。

滿願子.漢譯作盈辨子。唐譯作滿慈子。宋譯作彌多羅尼子。尊者富樓那之翻名。富樓那.一作富婁那。具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彌窒那尼子.又作富囉拏梅低黎夜富多羅.富羅拏迷低黎夜尼弗多羅.布剌拏梅呾利曳尼子.富那曼陀弗多羅。新作布刺拏梅呾麗衍弗呾羅.補刺拏梅呾利曳尼弗呾羅。富樓那.又作富刺拏。譯曰滿.是其名也。彌多羅尼.又作梅呾麗衍尼.譯曰慈.是其母姓也。富多羅.又作弗呾羅.譯曰子。此名子者.為慈氏之子.故舉譯語而云子.舉梵語而云弗呾羅。從母姓而為名.乃印度之風習。因而翻總名曰滿慈子.滿願子.滿祝子.滿見子等。以彌多羅之語.有祝見等之異義也。是釋迦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之阿羅漢。初出家證阿羅漢果。後聞法華因緣周之說法.回小向大.於五百弟子授記品.授記未來成佛.號法明如來。嘉祥疏云:「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翻滿願。彌多羅.翻慈。尼.女也。父於滿江禱天.得正值江滿.又夢以七寶器滿寶其中.入於母懷.母既懷子.父願獲滿。彌多羅尼.翻慈行。亦云知識。四韋陀有此品.其母誦之.以此為名。」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能廣說法.分別義理.所謂滿願子比丘是。」

尊者離障。

漢譯作離越。唐譯作離波多。又云離婆多.梨婆多。羅漢名。正云頡隸伐多。二十八宿中室宿之名。祈星所得之子也。或名假和合。彼遇二鬼爭屍.悟人身假和合之理.而為出家得道之因緣也。法華文句二曰:「離婆多.亦云離越。此翻星宿.或室宿.或假和合。文殊問經云常作聲。父母從星辰乞子。既其感獲。因星作名。」玄應音義六曰:「離婆多.案文殊問經云.此譯云室星.則北方宿也。祠之得子.仍以名焉。正言頡隸伐多。經中作梨婆多.或作黎離多.訛也。即首楞嚴經中坐禪第一如離婆多者是也。頡音賢結切。」案平等覺經作離曰。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坐禪入定.心不錯亂.所謂離曰比丘是。」會疏曰:「離障者.祥興同云.那律修天眼.徹見障外.故從為名。阿那律.亦阿泥盧豆.亦阿樓馱.亦言摩尼婁陀。本行集言.此之童子.睡眠之時.諸天乃將無價寶物以覆其上.是故立名為摩尼婁陀。是淨飯王之姪兒.斛飯王之次子.世尊之堂弟.阿難之從兄.羅云之叔。若約此方言.則或翻無貧.亦翻如意等也。」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天眼第一.見十方域.所謂阿那律比丘是。」今據嘉祥等說.則離障即為阿那律。若依阿含說.則阿那律外別有所謂離曰.又顯為兩人。未詳熟是.姑並引之以備考。

尊者流灌。

會疏曰:「流灌者.憬興云.梵云孫達羅難陀.此云艷喜。喜即自名。艷是妻號。欲簡牧牛難陀.故因妻以表其名。佛親弟。大聖王之所生也。惟衛佛世.施浴室故.端正大勢.見之無厭。今言流灌者.亦襲彼之名也。依本行集.婦即孫陀利。」案孫達羅難陀.又作孫陀羅難陀.略曰難陀。是佛之親弟也。身長一丈五尺二寸.具三十相。孫陀羅.亦作孫陀利.譯曰艷.是其妻之號。以彼有艷妻故.稱為孫陀羅難陀.以別於牧牛難陀。彼溺於其妻.不樂出家.佛方便化之.得阿羅漢果。增一阿含經二曰:「大體端正.與世殊異.所謂難陀比丘是。諸根寂靜.心不變易.亦是難陀比丘。」

尊者堅伏。

會疏曰:「堅伏者.憬興云.即應說本起中樹提。故彼經云.堅精進定意。無為無動故。帛延亦云賢者了深定故。」又曰:「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清淨閑居.不樂人中.所謂堅牢比丘是。(今堅伏歟。)」

尊者面王。

會疏曰:「憬興云.面王.梵云薄矩羅.此云善容。善容雖多.以面為先義.故名面王。(或云初生時.頭上有天冠影相。父母請梵志為其立字。梵志曰.是王者相.遂名面王。若依賢愚經.面有王字.恐彼王損.乃投出家。若依阿含說.面王與薄矩羅是別人。如下。)」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壽命極長.終不中夭.所謂婆拘羅(薄矩羅.又作婆拘羅。)比丘是。常樂閑居.不處眾中.亦是婆拘羅比丘是。」又曰:「著弊惡衣.無所羞恥.所謂面王比丘是。」

尊者異乘。

會疏曰:「帛延云.賢者氏戒聚戒行穎萃.故曰異乘。」

尊者仁性。

會疏曰:「帛延云.仁性者.即應本起中尸利羅。故彼經云.施與錢財.救諸貧窮.濟眾下劣故。」

尊者嘉樂。

會疏曰:「帛延云.嘉樂者.即本起中難陀.名為欣樂。支謙亦云難持。(一本作待。)正音即難陀.此言喜。本乃牧牛之人。因問佛牧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獲阿羅漢。甚極聰明。音聲純妙。故今嘉樂者.亦非正翻之也。」難陀.梵語.比丘名。譯曰善歡喜。亦名牧牛。對於孫陀羅難陀而謂為牧牛難陀。亦作難鐸迦。根本律曰:「難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說法教誡時.五百苾芻尼聞法得阿羅漢果。」法華文句二曰:「難陀亦云放牛難陀.此翻善歡喜。亦翻欣樂。淨飯王逼十萬釋子出家.即一人也。有師言.是律中跋難陀。」

尊者善來。

漢魏唐宋譯均同。比丘名。會疏曰:「帛延云.善來者.即支謙云賢者蔡揭。本起亦云貨竭。(彼經貨竭品(善來)意言.依過業故.窮困饑餒。見如來法會.為乞食到彼。如來告之言.仁者善來此。便來坐此座。我應時喜踊。一心聞法因。是見道跡是。故號曰蔡竭云云。)按說一切有部律.是所謂莎訶陀比丘也。憍閃毘失收摩羅山下有一長者.名曰浮圖。大富多財。衣食豐足。誕生一男。容儀可愛。初生之日。父見歡喜。唱言善來。即以為字。由此孩兒薄福力故。家產日銷。父母俱喪。諸人見之.遂號惡來。後奉佛教.取青蓮華供養僧眾.華乃開敷。既見之已.憶昔前身.便獲初果。即說伽陀.自申慶讚。言.佛以方便勝索。牽我令住於見諦。於惡趣中興愍念。如拔老象出深泥。我於昔時名善來。後時人號惡來者。今是善來名不謬。由住牟尼聖教中。後時世尊為彰其德.令於江豬山處降伏菴婆龍王。龍放火。善來即便入火光定.身如火聚.遂降毒龍。人民安樂。」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入火三昧.普照十方.所謂善來比丘是。」

尊者羅云。

唐宋譯作羅羅。舊作羅云.羅吼羅.羅。新作曷羅怙羅.何羅怙羅.羅怙羅。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歲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彌.遂成阿羅漢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後於法華會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寶華如來之記別。以生於羅羅阿修羅王障蝕月時.故名羅羅。又六年為母胎所障蔽.故名。羅羅為執日及障蔽之義。註維摩經三曰:「什曰。阿修羅食月時名羅羅。羅羅.秦言覆障。謂障月明也。羅羅六年處母胎所覆障故.因以為名。明聲聞法中密行第一。」同二十一曰:「何羅怙羅.或言曷羅怙羅。云障月。舊言羅羅.亦作羅吼羅.或言羅云。皆訛也。言羅怙羅阿修羅以手障月時生.因以名也。又言覆障。六年在胎.為胎所覆也。又七年在母腹中.一由往業.一由現在。往業者.昔曾作國王.制斷獨覺不聽入境。獨覺在山.七日不得乞食.因墮地獄。餘報七年在母腹中。又由現在者.瞿夷自懷羅怙羅後.太子出家.六年苦行.方得成道。於六年中瞿夷憂惱.四大羸弱.不能得生。至太子成道.瞿夷歡喜.四大有力.方乃得生。與阿難同時而生.故首尾七年也。如來還國七日.即度出家也。」法華玄贊一曰:「梵云羅怙羅.此云執日。舊言羅羅.翻為障蔽.非也。」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不毀禁戒.誦讀不懈.所謂羅云比丘是。」

尊者阿難。

唐宋譯作阿難陀。略稱阿難。譯曰.歡喜.慶喜。斛飯王之子。提婆達多之弟。佛之從弟。十大弟子之一。生於佛成道之夜。生時舉國欣慶.故曰慶喜。佛壽五十五.阿難二十五歲時出家.從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多聞第一。如來滅後.與文殊師利.集諸大眾.於鐵圍山等處.結集修多羅藏。見付法藏因緣經.中阿含第八侍者經.智度論三.文句二之上.阿彌陀經慈恩疏上。增一阿含經弟子品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任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一座大眾中之主位.稱為上首。或舉其中一人為上首.或舉多人為上首.依經不同也。如觀無量壽經.三萬二千菩薩眾中舉文殊師利一人為上首.如大日經十佛剎微塵數執金剛眾中舉十九執金剛為上首.而更於執金剛眾中舉金剛手祕密主(即金剛薩埵)一人為上首.大菩薩眾中普賢菩薩一人為上首。白居易文曰:「莫不以為上首。」梁武帝詩曰:「出家為上首。」今謂首座為上首。帛延云:「皆如斯等上首者也之二句.即結上列眾.為餘萬一千九百六十九人之上首也。」


上一节:闻经处第一

下一节:菩萨众等第三

回目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