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法师讲经> 三、念佛與廣修供養
佛堂講話第二輯—念佛與十大願王 

淨土宗道源上人講  比丘尼弟子仁光記

三、念佛與廣修供養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講幾句話,打打閒岔:—

昨天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二大願「稱讚如來」。今天接著講第三大願「廣修供養」。諸位留心聽著!下面分三段來講:

1、廣修供養的釋義

廣是大勝,修是持理,供是奉給,養是資用。即是常常修持營理廣大勝妙之供品,以奉給資養於三寶。

供養有二種:一、財供養。二、法供養。財供養可以資養「色身」。法供養可以資養「法身」。財供養又分身內之財與身外之財。「外財供養」,普通分為:四種供養、六種供養、十種供養等。四種供養,亦名四事供養。即是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是供佛及僧的基本供養。其他的供品,缺少了尚可以。這四種供品,則缺一不可!因為這是「資身之具」。雖然出家修行,一切盡捨。而資養身命,卻仍需要這四種物品。我們現在要供養僧伽,就要注意,必須以此四事供養。因此四事是出家人日常生活的必須品。設若缺少四事,則不足以資養身命。身命尚且不活,遑論修行辦道?!又有六種供養,此有二說:一、香,華,燈,塗,果,樂。塗是塗香,以香料研為細末,塗摩身手,能淨垢穢,能除熱惱。樂是音樂。二、閼伽,塗香,華,燒香,飲食,燈明。閼伽是水。復有十種供養,此亦有二:一、香,華,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寶是七寶。珠是瓔珞。二、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妓樂,合掌。繒是彩紬。蓋是傘蓋。幢幡是以彩緞繡製的懸掛莊嚴品,圓桶形者曰幢。長片形者曰幡。妓樂即音樂。這都是「外財」供養。至於「內財」供養,即是以自身為三寶做事;所謂執勞服役等。

以上所講的各種供養,散見於各種經論。以係佛教常識,故附帶著講講。現在再講本文,普賢行願品上說:—l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這一段經文,是說我們要廣修供養,就應當以重重無盡的三寶為對境。再看經文:—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鬘」有二種:一是華串。二是瓔珞。「酥」亦二種:一是牛乳油。二是藥草油。「須彌山」國語妙高山;四寶所成,有八萬四千由旬高。經中所列的供品,共有十一種。若是把諸種香合成「香」。把諸種燈合成「燈」。則只有七種。所謂「如須彌山,如大海水」。這是說「廣修供養」之「廣」!以見供品之廣大勝妙。可是如何能夠修辦這樣多的供養品呢?常然事實上是辦不到的。既然事實上辦不到,經中何以要這樣說呢?我們要知遁,這是「觀行供養」!須要注意經文中的「天雲」二字!天者自然之義。謂法界性中,自然具有如是不可思議之德用。雲者緣起之義,普遍之義,重重無盡之義。謂由普賢甚深行願之力,以為緣起;令此種種廣大勝妙之供具,色相顯然!普遍於重重無盡三寶之前,而作供養。我們再看經文:—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此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千萬)那由他(億)分,迦羅(豎析人身上一毛為百分)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極微細)分,亦不及一」!

對於這兩段經文:先消文,後釋義:—

別明七行,皆「法供養」。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學佛之人,必須能說能行,方可得到真實利益。如大智度論說「能行說為正!不行何所說?若說不修行,不名為智者」。這是說:能腳踏實地修行的人,所說的佛法纔是正確的。既然不能修行,又何必說法呢?能說不能行,還算有智慧的人嗎?又如大法句經說「雖誦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聞,勤修得益!...雖誦千言,求名愈著!不如一說,棄執離著!雖誦千言,不欲捨罪;不如一聞,去離生死!...雖誦千言,不求出世;不如一悟,絕離三界!雖誦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聽,自他兩利」。千言是千字,或作千句解亦可。誦是背誦,包括演講。這是說:即使你能夠日誦千言,不修行也得不到實益。而且能說不能行的人,一定貪名。愈是能說,貪心愈大!如是則罪業日增,何能自利利他?

然而我們要注意:這只是警策能說不能行的人的。能行而不能說的「老修行」,是不得藉口以自護短的。因為能行不能說的人,世尊是呵斥為「啞羊僧」的啊!今日佛教之不興,其病源即在於行解背馳!能解說的不能修行,能修行的不能解說。以是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了。所以文殊章說「如說修行,如行而說。若不能爾,是亦不能利樂眾生」。必須把說出來的佛法,能夠行出來。把行出來的佛法,能夠說出來。這樣纔叫「如說修行」。這樣纔叫以「法供養」如來。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大生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者:攝受即是攝取。眾生以差別為性,我們要度眾生,必須方便善巧,隨順眾生的根機而攝取之。如維摩居士「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如是以六度法門,攝取一切眾生。於無量眾生中,不捨棄一個眾生;而必將他安置在佛道之中。這即是以「攝受眾生」供養如來。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者:例如我們要度眾生,必須學法修行。學法修行,一定要受辛苦。而這種辛苦,正是代眾生受的。又如眾生遭遇到災難,我們要去救災救難,也一定要受很多的辛苦!這也是代眾生受的。諸佛為度眾生,不惜累劫勤苦!我們能代眾生受苦,最能契合佛心!是即以法供養如來了。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者:諸佛出世,為的是令一切眾生勤修善根。我們能勤修善根,即是供養如來。

第六、不捨菩薩業供養者:菩薩是以「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對於弘法利生之事,念念不捨,即是供養如來。

第七、不離菩提心供養者:這一句最重要!是乃以上六種行門的根本!甚麼叫著菩提心呢?即是度一切眾生悉皆成佛的心。設若離開菩提心而修前面所說的六種行門,則必被魔所攝持!如是則一切佛法悉皆變成魔法!不但不能利樂一切眾生,連自己也淪落於三界之中了。若能念念不離菩提心,方為真法供養如來。

以上消解經文,以下再釋其含義:—

「廣修供養」的經文,分為三段:第一段「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這一段經文,在表面上看起來是「財供養」。第二段「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這一段經文,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法供養」。第三段「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這一段經文,更顯明的校量著,第二段的法供養,勝過第一段的財供養。然而,倘作如是解,則便大錯特錯了!!第一須知:第一段經文中的「財供養」是「觀行供養」。觀行供養即是法供養。第二須知:第二段經文中的七種法行,並不是另有七種法供養,而只是前面「觀行供養」所依據的七種發心!「如說修行」者,即是如前所說的觀行;如是而行,即是「如說修行」。「利益眾生」者,即修觀行之時,本來是為利益眾生而修的。果能如是與七種心相應,則所修的觀行,即名為真法供養了。那麼第三段經文是怎樣校量的呢?其中含義是:觀行供養雖然是法供養,但必與七種法行之心相應,方得稱為法供養,方能得到不可思議之功德。倘若不與七行之心相應,縱令觀行成就,而法供養早已變成財供養了。其功德也就有限了。有志研究行願品者,幸勿以文害義!

2、廣修供養的利益

廣修供養,除慳貧障,得大財富。慳是慳吝,自己所有的財物,不肯施捨於人,就是慳吝。貪是貪得,他人所有的財物,總想屬於自己,就是貪得。但是世間人都是凡夫,大家都有慳貪心。你要貪他人的財物,實在不是容易的事。而因為財物不易貪到手,乃千方百計以謀之。甚至欲達目的,不擇手段,竟不惜傷天害理以圖之!於是因貪財而造許多惡業!現在有犯國法,死後墮入地獄!不但未得財富之樂,反而受苦無窮!這都是不明因果所致。我們要研究一下,世間人為甚麼要這樣慳貪呢?為的是得大財富,享受快樂嗎?那知道慳貪不是致富之因,愈慳貪則愈貧苦!眾生愚癡,令人可嘆!是以要想得大財富,切不可起慳貪心。不但他人之財不貪,自己所有的財物,還要布施。布施纔是致富之因。所以廣修供養,可以除慳貪障,得大財富。這是總說其利益。若分別說之:則供華能除醜陋而得相好。供香能除垢穢而得法身。供燈能除癡暗而得慧明。供樂能除瘖啞而得法音等。如是等供養,一一皆有廣大報果。

3、念佛與廣修供養

我們早晨,先供一杯開水,次再點燈燒香,而後早課。食粥之後,供華供果,而後念佛。午前,供菜供飯,而後午齋。而且每「一支香」皆須然燭焚香,而後念佛。以及念佛堂中,所懸掛的縵帳幢幡,種種莊嚴。這都是將「廣修供養」之行願,與念佛法門融而為一的修持。

有人說:只要一心念佛就好了。何必更要廣修供養呢?須知一切行門皆由福報所攝持!設若沒有福報,不但找不著一座清淨的念佛堂,甚至於連衣食都不能具足!如何能以安心辦道呢?三寶是最大的「福田」!廣修供養可得最大的福報!所以應當念佛與供養合一了。

但有兩點重要的道理,應當注意:第一、在供養的時候,要加修「觀行」!雖然所供的只是一香一華,而必須觀想著如山如海如雲。第二、在修「觀行」的時候,必須要發七種心: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乃至不離菩提心供養。若能如是,必能成就普賢菩薩的第三「廣修供養」的大願。

打念佛七,是以念佛為主的!話說多了打閒岔,諸位還是打起精神來念佛吧!


 

七、念佛與回向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