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箋註36→獨留此經第三十四
獨留此經第三十四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會疏曰:「聞者聞信。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滅惡.決定無疑。歡喜踴躍者.謂喜愛在內為歡喜。發動身口云踴躍。」選擇集曰:「今此言一念者.是指上念佛願成就之中所言一念.與下輩之中所明一念也。此大利者.是對小利之言也。然則以菩提心等諸行而為小利.以乃至一念而為大利也。又無上功德者.是對有上之言也。以餘行而為有上。以念佛而為無上也。」
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讀誦.就文字曰讀。離文字曰誦。法華經法師品曰:「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如說.如佛說.如經說也。如如說修行.如說往生等。會疏曰:「設有等.舉其難。歡喜等者.往生安心。受持等者.持能詮教.即是讀誦正行。如說等者.修所詮行.即是稱名正定之業。」
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專心.謂心專一不雜餘念也。教行信證二曰:「云專心者.即一心.形無二心也。」持誦.言受持讀誦也。說行.謂如受而說.如說而行也。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大彌陀曰:「佛言.我語若曹.若曹所當作善法.皆當奉行信之.無得狐疑。我般泥洹去後.汝曹及後世人.無得復言.我不信有阿彌陀佛國。我故令若曹悉見阿彌陀佛國土所當為者.各求之。」會疏曰:「一切所有者.總指有緣眾生。所當為者.當為往生願行者也。皆可求之.能順佛經可求之也。無得等者.佛說顯了.金口不虛。況現彼土.相應所說。縱雖滅後.何容疑慮乎。」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當來世.謂應來之世。即來世也。淨影疏曰:「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得度者.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謂得渡生死之海也。增一阿含經十四曰:「佛在菩提樹下初得佛.作是念.羅勒迦藍.諸根純熟.應先得度。」遺教經曰:「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興世.佛之出世也。行持鈔上之一曰:「至人興世。」資持記上之一曰:「佛身充滿。隨物現形。示生唱滅。拯接羣品。今此且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興世。」
善知識.知識者.知其心.識其形之義。知人乃朋友之義。非博知博識之謂。善者.於我為益.導我於善道者。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部毘奈耶雜事曰:「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淨影疏曰:「如來興世難值難見.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覩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之為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為得。耳餐稱聞。此等皆難。菩薩勝下.明其行法聞之甚難.遇善知識能行亦難。明修行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熏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卓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一生成辦故。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慧遠疏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明此經中修學最難。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
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我法者.是釋尊出世本意.故云我法。如是.資持記上一之一曰:「如是者.指示之辭。」勝鬘寶窟上本曰:「法稱合道理.故言如是。」如法修行.謂如佛所說之教法而修行也。
上一节:菩萨往生第三十三
下一节:闻经获益第三十五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