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34.疑惑胎生第三十二

佛說無量壽經箋註34→疑惑胎生第三十二


疑惑胎生第三十二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因.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論百二十七曰:「造是因義。」大乘義章二曰:「親生義。目之為因。」緣者緣助。又由藉之義。因此而生彼.謂之因。如因種子而生果是也。此物緣彼物而成.謂之緣。如瓶緣泥而成是也。又一物之生.親與強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緣。例如種子為因。雨露農夫等為緣。此因緣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經二曰:「一切法因緣生。」楞嚴經二曰:「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同長水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緣為宗。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注維摩經佛國品曰:「什曰.力強為因。力弱為緣。肇曰.前後相生.因也。現相助成.緣也。諸法要因緣相假.然後成立。」止觀五下曰:「招果為因。緣名緣由。」輔行一之三曰:「親生為因。疏助為緣。」會疏曰:「親生為因。助發為緣。胎化皆藉因緣.故對其果.問其所由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會疏曰:「疑惑心者.定散諸機.各別自力之心也。修諸功德者.三輩九品及定善諸觀之行也。願生彼國者.即回向發願心也。」

不了佛智者.蓋疑佛智之不可思議.不悟如來之所以為大也。念佛往生.為佛智所建。疑是故.為不了佛智。不思議智者.佛之智慧.深廣而不可思議.故云不思議智。念佛往生.為不思議智所立。疑是故.名不了不思議智。不可稱智者.謂佛之智慧.眾多無量而稱說不能盡.故名不可稱智。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疑是故.名不了不可稱智。大乘廣智者.於諸法門.知之窮盡.故名大乘廣智。念佛往生.為大乘廣智所感。疑是故.名不了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者.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今此念佛往生.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發。疑是故.云不了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戒十善等為福。罪有苦報。福有樂果。百論疏上之上曰:「罪以摧折為義。造不善業.感彼三塗.得於苦報摧折行人.目之為罪。福是富饒為義。起於善業.招人天樂果.故稱為福。」贊寧曰:「罪也者.下三塗之階陛也。福也者.上諸聖之階陛也。」

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見佛.見報應之佛身也。以凡夫二乘分別之識所見者為應身。以菩薩無分別之心所見者為報身。無宿緣者亦不能見應身也。起信論曰:「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智度論九曰:「舍衛城中九億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而眼不見。三億家不聞不見。」觀佛三昧經三曰:「若生垢惡不善心者.若有毀犯佛禁戒者.見像純黑.猶如炭人。釋子眾中五百釋子.見佛色身猶如炭人。比丘眾中有一千人.見佛色身如赤土人。優婆塞眾中有十六人.見佛色身如黑象腳。優婆夷眾中二十四人.見佛色身猶如聚墨。如是四眾.各各異見。」聖眾.聲聞緣覺菩薩佛之聖者眾也。

會疏曰:「生彼宮殿者.示非胞胎生故。常不等者.不見聞三寶也。」憬興曰:「五百歲.即此方年數。故餘本皆云於是間五百歲也。」

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

明信佛智乃至勝智者.不了佛智等之反對。此言明信佛智之不思議.深賴如來之救濟.不更疑自己之往生也。會疏曰:「明信等者.明對惑。信對疑。佛智等.所信之法。即選擇本願也。作諸功德者.信上之大行也。信心迴向者.他力迴向。是即不迴向之迴向。若配願文.明信佛智等.至心信樂也。作諸功德者.乃至十念一念也。今此大行.攝諸善本.具諸德本.故云功德。信心迴向者.欲生我國也。」

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身相.身之相貌也。會疏曰:「跏趺而坐者.絕胎生之苦勞也。須臾之頃者.明證果速疾。身相光明者.贊曰.安樂聲聞菩薩眾。人天智慧咸洞達。身相莊嚴無殊異。但順他方故列名。如諸菩薩者.是則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之義也。」

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

發心.發菩提心也。無上菩提之心也。涅槃經三十八曰:「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前心難。」華嚴經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維摩經慧遠疏曰:「期求正真道.名為發心。」會疏曰:「此明攝聖人願成就相。言他方.對西方通指十方。菩薩.通攝地前地上居家出家等。若依念佛三昧經.念佛行者.亦皆名菩薩。發心者.亦發明信佛智心也。」

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法式者.法謂法則。式謂儀式。維摩經問疾品曰:「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

七寶牢獄.疑惑佛智.以自力之善本.胎生於西方極樂之邊地懈慢界者.五百歲間.不見三寶.不能得法樂.故譬之繫於七寶所成之牢獄也。

種種莊嚴。張設床帳。

張設.廣雅曰:「張.施也。」玉篇曰:「設.置也.陳也。」床帳.易剝卦剝床以足注:「床者.人所以安也。」釋名曰:「人所坐臥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帳.張也。張施於床上也。」

懸諸繒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輙內彼獄中。繫以金鏁。供養飯食.

供養.別本作供給。廣韻曰:「供.奉也.具也.設也.給也.進也。九容.居用二反。給.供給。居立反。」

衣服床蓐.

蓐.臥蓐也。今亦作褥。沙門清徹曰:「蓐.席也。」唐韻曰:「褥.氈褥也。」會疏曰:「褥.而六反。藉也。」增韻曰:「褥.裀褥也。」

華香妓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於意云何.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

會疏曰:「心有憂念。故不娛妓樂。求諸大力者.求外威力也。」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

刑罰.白虎通曰:「設刑罰者.明有所懼也。」孔安國注尚書曰:「刑罰所以懲過非殺人.欲使惡人極於病苦莫敢犯。」會疏曰:「無有刑罰者.不如世罪.人係刑責也。」

乃至一念惡事。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

義寂曰:「但望勝樂.劣樂為苦。如欣上者.厭下劣定為麤苦等。雖名為苦.非苦受也。」

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所.恭敬供養。亦得徧至無數無量諸餘佛所.修諸功德。

會疏曰:「本罪者.疑惑罪也。」義寂曰:「言悔責者.此省察心.名為悔耳。責.呵責其迷心也。」嘉祥曰:「深自悔責者.明不必一種。若能悔.即出。不悔.必滿五百歲用不隨意。即得者.不隔時義。」

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如來會曰:「汝阿逸多.當知疑惑.與諸菩薩為大損害。」千手經曰:「若於此陀羅尼生疑不信者.當知其人永失大利。」大利.廣大之利益也。會疏曰:「明信諸佛者.言總意別。謂所勸正在彌陀故。亦可以諸佛智慧.終歸此本願。誡疑勸信之義。」

彭際清曰.右明發願求生.須了佛智乃至勝智.方名真信。方得見佛。以一切智不離自心。無我無我所。凡聖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來成佛.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如是回向.是名唯心淨土。疾得見佛。若於自心諸智.猶滯疑情.不免心外見佛。雖修眾善.乘願往生.不得見佛。以不契佛智故。所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惟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是則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又如寶積經.佛告淨飯王言.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於此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是名陀羅尼門。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自性故。大王.今可於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於他。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世尊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於佛法.決定心安住。依於無所得.當得上菩提.曉知一切法。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無量壽。無畏成菩提。故知有決定智.方能決定信。有決定信.方能決定生。慎勿以疑惑而失大利。


上一节:礼佛现光第三十一

下一节:菩萨往生第三十三

回目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