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觀經會性法師22:中品生觀


觀無量壽佛經集解—會性法師敬集→中品生觀

辛二、觀聲聞眾(第十五、中品生觀)分二

初、正明三品 二、總結觀名

靈芝疏云:「第十五、中輩三品,此攝四果聲聞眾。經云:『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等。問:彼國純一大乘清淨良伴,何有小乘聲聞耶?答:此土聲聞,則有二種:一者、定性,謂沉空滯寂,取滅度者。往生論云:『二乘種不生』,即此類也。二、不定性,謂中間迴心,已經開顯,知常獲記。雖是聲聞,不住小果。法華真阿羅漢,涅槃出家菩薩。淨土聲聞,即同此類。已聞大教,發菩提心,但先學小乘,聞說苦空無常無我,發其本習,先證小果,終歸大乘。此三品中:上生常持五八十具四種戒行;中生亦持四戒,但一日一夜;下生孝養仁慈。上二專持佛戒,並有迴向願求。下一止依世教,故但臨終遇善。三階行別,故分高下。」

壬初、正明三品分三

初、中品上生 二、中品中生 三、中品下生

癸初、中品上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初、明修因。靈芝疏云:「五、八,在家二眾戒。諸戒,即包十具,出家五眾戒。五戒者:一、不殺,二、不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八戒加三:六、不著華鬘瓔珞,香油塗身;七、不坐高床,及不歌舞倡伎;八、不過中食。婬斷邪正,名加淨行。齊一其心,故名八齋。禁閉諸根,亦名八關。廣如律中。然此四戒,或道俗各持,或出家兼具。既持淨戒,必離眾過。五逆,過中之大,故特標之。以下,示願求。善根為因,生彼是果。」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次、明感果。演義云:「上三皆言佛與菩薩,今言佛與比丘者,化同行眾,引同類人。以其初習小行故也。故所演說者,亦四念處法耳。」靈芝疏云:「讚歎出家,即明此品多收道眾。離苦者,近離塵緣,遠清煩惑。」行下,明往生。靈芝疏云:「坐蓮禮佛,識神即脫。」蓮開下,生後益。靈芝疏云:「(蓮華開時),合有見佛,文略不明。」演義云:「此品華開見佛,較上中、上下二品尤速。上中經宿,上下一日一夜乃開。今則尋開,一宿亦不經也。但所見佛相不同耳。」靈芝疏云:「讚四諦者,順所習故。苦集二諦,世間因果,是所斷。滅道二諦,出世因果,是所證。四法皆實,故並名諦。」

應時下,明得道。靈芝疏云:「阿即翻無,羅漢為生。結惑已盡,不受後有,故言無生。亦云應供、殺賊。如別所明。三明者:過去宿命明,現在漏盡明,未來天眼明。三皆洞徹,獨得稱明。六通: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如意,六漏盡。六皆無壅,故總名通。八解脫,亦名八背捨。一、內有色相外觀色—不壞內身骨人,而觀外色不淨。此位在初禪。二、內無色相外觀色—壞滅內骨人,觀外不淨。得入二禪。三、緣淨背捨身作證—除外不淨,定心清潔,名緣淨。以無著心,受三禪樂,名身證。四、虛空處背捨—滅四禪色,心緣無邊空而入定;知無常苦空,心厭背故。五、識處背捨—捨空緣識入定,知無常,生厭背。六、無所有處背捨—捨識緣無所有入定;知無常,生厭背。七、非有想非無想背捨—捨無所有,緣非非想入定。知無常,生厭背。八、滅受想背捨—背滅受,捨諸心心數法,入定休息,名背捨。餘如法界次第。」

癸二、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

初、修因。靈芝疏云:「文略五戒,前略十具。前後互見,必具四戒。沙彌戒,即十戒。前八戒中,分七為二,加不捉金銀錢寶。具足戒,即大僧大尼所受戒。七支具發,遍該生境,故云具足。持戒淨業,以求淨報。持戒成德,名稱遠聞,故喻如香。」

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次、感果。初、感緣。三世諸佛,並勸持戒,斷惡修善。故今持戒,即是隨順。次、往生。華合即生,亦一念頃。三、生後益。初、見佛。文敘讚歎,理合先見。次、聞法。亦即四諦苦空無常等。下品同然。三、證果。須陀洹,此翻逆流。謂逆生死流。即初果也。(靈芝疏)

癸三、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

初、修因。執勞侍奉,順色承志,故名孝養父母。儒教以為百行之本。推愛及物,博施濟眾,故云行世仁慈。儒宗以為君子之德。由生前積善,故臨終遇緣。此人下,二、遇緣。以善化人,眾所知識。知其道德,識其儀貌。法華妙莊嚴王品云:「善知識者,是大因緣」。即指妻兒為善知識。故知但能開導,不局僧俗。國土樂事,如上依報,及大小彌陀經所說。法藏比丘者,彌陀因名。昔為國王,遇世自在王佛,棄國出家,即於佛前發四十八願。具如大本。三、聞此下,得生。此中合有臨終持華接引等事,文略不敘。壯士屈伸臂頃,亦即少時。前後語變。(靈芝疏)演義云:「聞下二句,正明臨終發心猛利,所以尋即命終也。當此土命終之際,正彼國往生之時。譬如二句,顯往之速。此歿彼生,不經中陰,故如壯士屈伸臂頃也。不言蓮華者,可例知故。彼下三品俱有蓮華,豈此品無蓮?決無是處。四、經七下,明後益。前品經於七日,蓮華乃敷;今云經七日已,較前稍遲時間。斷不至於二七華開也。前云讚歎世尊,聞法歡喜,是聞佛說法;今遇二大士說法。前經半劫已,今過一小劫。可見前之半劫,亦是小劫。以今遜前,理合如是。」

壬二、總結觀名

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回本文目录

上一节:上品生觀

下一节:下品生觀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