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箋註6→大教缘起第四
大教緣起第四
爾時世尊。
會疏曰:「爾時者.總指師資合會.時機純熟.願王神化.啟嘉運時。佛是世間極尊.故號世尊。」梵語曰路迦那他.或婆迦婆.譯為世尊。佛之尊號。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獨尊也。阿含經及成實論以之為佛號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號.故曰世尊。涅槃經及智度論置之於十號之外。智度論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淨影疏曰:「佛具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若論胡音.樓伽陀伽.此云世尊也。」探玄記九曰:「以佛具三德六義.於世獨尊.故名世尊。即梵名婆伽婆。」佛說十號經曰:「天人凡聖世出世間咸皆尊重.故曰世尊。」成實論一曰:「如是九種功德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案.此世尊.與上一時佛住之佛.皆謂釋迦牟尼佛也。下同。
諸根悅豫。
會疏曰:「眼等五根.通現喜相.故云諸根。」爾雅:「悅豫.喜樂也。豫.亦安也。」淨影疏曰:「眼等五根.同現喜相.名之悅豫。」
姿色清淨。
東宮切韻曰:「曹憲云.姿.態也。案姿.美態也。郭知玄曰.儀容。」會疏曰:「姿謂姿容。色謂色相。」清淨者.例如寶積菩薩藏會曰:「如來身者.遠離一切不淨洟唾.痰癊膿血.大小便利。何以故。如來久已能脫一切骨肉筋脈故。如來身者.自性清徹。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如來身者.出過世間。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汙故。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淨影疏曰:「色無慘慼.故曰清淨。」
光顏巍巍。
會疏曰:「光謂光明。顏謂容顏。」說文:「顏.眉目之間也。」佛之顏有光.故云光顏。東宮切韻曰:「陸法言云.顏.五姦反。王仁煦云.面前。孫愐云.顏.額也.容色也。」今案國語:「天威不違顏。賈逵云.顏.顙也。」史記曰:「漢高祖隆準而龍顏。註.顏.額顙也。」論語曰:「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註曰.巍巍者.高大之稱也。美堯泥法天而行化也。」淨影疏曰:「巍巍是其尊勝之貌。」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
廣韻曰:「承.奉也.受也。」維摩經音義云:「聖旨.字體作恉。說文.恉.諸視切。意也。廣雅.志也。」會疏曰:「佛意冥被.令阿難問.故云承佛聖旨。」
即從座起。
曲禮曰:「請業則起.請益則起。鄭云.尊師重道也。起.若今摳衣前請也。」義寂述義云:「即從座起者.避席以表虔恭。」會疏曰:「不容己情擬議.故云即座起。弟子問師之禮.梵漢通儀。聽則咸坐。欲有言則從座而起。如禮請益則起.更端則起。」
偏袒右肩.
新譯花嚴經音義云:「袒.唐亶反.露也。玉篇云.袒.脫衣也.肉袒也。」掛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法華經曰:「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會疏曰:「偏袒右肩.致敬之極。西方俗儀.見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隨此用.以表將荷大法之重擔耳。」
長跪合掌.
聲類:「跪.跽也。」釋名曰:「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隉也。」寄歸傳一曰:「言長跪者.謂是雙膝踞地.豎兩足以支身。舊云胡跪者.非也。五天皆爾.何獨道胡也。」長跪.兩膝據地.兩脛上空.兩足指頭拄地.挺身而立。經文或曰胡跪。佛使丈夫互跪.使尼眾長跪。以女子體弱.長跪較互跪為易也。釋門歸敬儀下曰:「僧是丈夫。剛幹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翹苦易勞。故令長跪。兩膝據地。兩脛翹空。兩足指拄地。挺身而立者也。」釋氏要覽中曰:「長跪即兩膝著地。亦先下右膝為禮。」
合掌者.合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專一之敬禮法。支那以拱手為敬.印度以合掌為敬。觀音義疏上曰:「合掌者。此方以拱手為恭。外國合掌為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不敢散誕。專至一心。一心相當。故以此表敬也。」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當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養釋師子。或云叉手白佛言者。皆是歛容呈恭。制心不令馳散。然心使難防。故制掌合一心也。」會疏曰:「雙膝著地名長跪。兩掌相合為合掌。是一心專注.恭敬之儀也。」
而白佛言。
白為表白之義。謂有所表白於佛也。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
鏡光照物謂明。鏡體絕塵謂淨。摩訶止觀曰:「譬如明鏡。明喻即空。像喻即假。鏡喻即中。不合不散宛然。」影謂光影。暢.通也.達也。影暢表裏者.言一切光影.通達於其內外也。嘉祥疏曰:「表語其形。裏明心悅。」淨影疏曰:「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外照之光.明顯鏡內.名為影裏。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顯曜佛身.名影表裏。」會疏曰:「今謂人天有待之形.雖外明淨.內懷垢穢。或有三十六物不淨.或有煩惱業等垢.是比尋常鏡.表裏明暗各別。佛身內外清淨.身心平等.如兩面明鏡.萬像通暢表裏.故云影暢表裏。釋云.佛身圓滿無背相。十方來人皆對面。」
威容顯耀.超絕無量。
東宮切韻曰:「曹憲云.威.畏也。案威.物所畏。孫愐云.左傳有威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王仁煦云.容.形儀。」左傳:「物有其容。杜預曰.容.貌也。」會疏曰:「威謂威德。容謂容貌。顯耀.光麗也。超絕餘時.不可限量。」
唯然大聖.
金剛般若經音義云:「說文.唯.諾也。謂譍之敬辭也。論語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注云.直曉不問.故答曰唯也。」慈恩玄贊云:「唯.敬諾之詞。然.順從稱。」禮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鄭玄曰.唯.恭於諾也。」會疏曰:「然.如是義。唯然者.遵承稟命之謂。」淨影疏曰:「唯.是專義。彰己專念.故曰唯矣。然.謂爾也。彰己心中所念實爾.故曰唯然。啟佛令知.故云大聖。」
我心念言.
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為我。唯識論一曰:「我謂主宰。」心念.心識之思念也。淨影疏曰:「自宣己心.名我念言。」
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
會疏曰:「今日者.是非說聖道權假之日.開他力大道之時。此時至貴.故各標其時。世尊等者.由所住法.成能住名。謂佛所住奇妙殊特.不可思議.故為世間極尊.佛名世尊。」淨影疏曰:「為簡餘佛.故云今日。住奇特者.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梵語阿闍理貳。又作遏部多。譯曰奇特。獨一不偶也。西域記一曰:「何奢理貳伽藍。唐言奇特。」佛所行讚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賢愚經八曰:「如來出世。實復奇特。」
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
佛於世間最為雄猛.能斷盡一切之煩惱.故名世雄。淨影疏曰:「世雄.佛之異名。佛於世間最為雄猛.故曰世雄。」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同授記品曰:「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會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薩能所及.唯佛與佛住之.故為世間雄傑.佛名世雄。亦佛說三乘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世流布本.言諸佛所住。我宗所用本.無諸字。(藏本有諸字。又四句各有之字。)」
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
世眼.佛之異名。佛為世人之眼.示導正道。又開世人之眼.使見正道。俱舍論二十九曰:「大師世眼久已閉。」導師.導人入佛道者。佛菩薩之通稱。釋氏要覽上曰:「十住斷結經云.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華首經云.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佛報恩經云.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樂故。」法華經序品曰:「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法華經涌出品曰:「是四菩薩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導之師。」會疏曰:「佛所住.是一切世間大導師行.故為世間眼目.佛名世眼。」淨影疏曰:「能開世人眼.令見正道.故名世眼。住導師行者.四攝法等.是佛導師化人之行。今佛住之。由住此行.今欲導人令入佛法。」
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
世英.佛之尊稱。佛在一切世間為最上之英勝也。淨影疏曰:「佛於世間最為英勝.故云世英。住勝道者.無上菩提.是最勝道。」會疏曰:「佛所住.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故為世間俊英.佛名世英。」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謂過去未來現在也。即去來今。圓覺經曰:「無起無滅去來今。」蘇軾詩曰:「一彈指頃去來今。」嘉祥疏曰:「去來現在佛佛相念者.明三世諸佛皆有化眾生之念。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
得無今佛念諸佛耶。
淨影疏曰:「測此念餘。耶者.是其不定之辭。以理測度.未敢專決.是故言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威神.威勢勇猛不可測度也。勝鬘寶窟中本曰:「外使物畏.目之為威。內難測度.稱之曰神。」光光.盛貌.顯曜貌。憬興云:「光光者.即顯曜之狀也。」
於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
會疏曰:「於是者.於阿難問已之時也。佛智無不照.豈不知其所由。知而故問.持褒來問故也。天有五種。人王名世天。三界諸天名生天。四果支佛名淨天。菩薩名義天。如來名第一義天。今別指生天。」生天即三界諸天也。三界諸天者.欲界有六天.謂之六欲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種天神。即諸天部也。教.正字通:「諭告之詞。」玉篇:「教.令也。」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
梵語娑度.義譯曰善哉。稱讚之辭也。法華經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智度論曰:「歡喜讚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勝鬘寶窟中本曰:「善是好別稱。哉是助語之辭。」法華玄贊四曰:「法爾隨熹.皆云善哉。」寄歸傳三曰:「娑度.義曰善哉。」會疏曰:「莊嚴言.善哉善哉.汝為利益一切眾生.懷慈愍心.能問如來微妙之義。若教他問.則不足讚。既言自問.則真可褒。故言善哉。深應聖心.故言甚快。」憬興云:「阿難所問.稱機及法而合時宜.故云甚快。」
如來以無盡大悲.
會疏曰:「三世無終盡.故云無盡。」普賢行願經曰:「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而為方便。」故知無盡大悲.即出世大本也。
矜哀三界.
矜者憐也。憐愍眾生之意。音義云:「矜哀.憐恤也。」三界者.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有婬欲與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麤妙分四級.稱為四禪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三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界。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說出俱舍論世間品.三界義。
所以出興於世.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光闡道教。
會疏曰:「光者廣也。闡者開也。始自寂場.終至鵠林.漸頓權實教門.所由進趣.總名道教。」嵩明教云:「惟心之謂道。闡道之謂教。教也者.聖人之垂迹也。道也者.生靈之大本也。」
欲拯濟羣萌.
羣萌如言羣生。喻眾生之盲昧也。法華經化城喻品曰:「普智天人尊。哀愍羣萌類。」花嚴經音義曰:「萌.芽也。案萌.冥昧貌也。言眾庶無知也。漢書.氓氓羣黎.是也。」新譯花嚴經音義曰:「萌.草木初生也。毛詩傳曰.羣.眾也。言童蒙凡夫.猶彼眾小草也。」會疏曰:「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解脫.故云拯羣萌。戒度云.草木最初折甲曰萌。羣即多也。機緣道心初發.亦猶萌芽.故以喻焉。欲者即願也。指釋迦大悲所願。」
惠以真實之利。
會疏曰:「惠謂恩惠。真實略有四義。一謂教真實.即大無量壽經是也。不帶方便.隨他假說.專開本願圓頓一乘故。二謂行真實.不說難行自力法門.一教弘願他力大行故。三謂信真實.廢定散自力迷心.顯彰利他真實大信故。四謂證真實.斥疑城邊地.化土正授.自然化生妙果故。」淨影疏曰:「理是真實。教入名利。」
無量億劫.
無量億者.數目。劫.梵語劫簸之略。譯言分別時節。通常年月日時不能算之遠大時節也。故又譯大時。大論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別時節。」又曰:「時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時名劫。」釋迦譜曰:「劫波.此土譯之名長時也。」慧苑音義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臘波。此翻為長時。」劫有二種。一名器世間。就世界成壞而立之數量也。如成劫壞劫增劫減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歲數為之時。成住壞空為之劫。」二名歲數劫。算晝夜日月之數量者。法華論曰:「示現五種劫。一者夜。二者晝。三者月。四者時。五者年。」大論三十八曰:「有人言.時節歲數名為小劫。如法華經中舍利弗作佛時.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無量億劫者.總謂無可計量其數之長時也。
難值難見。
謂值見生身之如來難也。會疏曰:「佛法難聞.故云難值。佛身難.故言難見。」賢劫經云:「人命難得。經道難值。佛世難遇。千佛過已.六十五劫.世無有佛。中間迥經過大稱劫.八十劫中亦復無佛。過星宿劫.經三百劫懸斷法教.佛不復興。至淨光劫乃當有佛。是故知之.佛世難值。」
猶靈瑞華.時時乃出。
梵語優曇華.又云優曇波羅華。一譯靈瑞華。大菩薩藏經音義云:「烏曇跋羅花.舊云優曇波羅花.或作優曇婆羅花。此葉似梨。菓大如拳。其味甘。無花而結子。亦有花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新譯花嚴經音義云:「優曇.此云希有也。此花多時乃一開也。」法花文句曰:「優曇花者.此云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慈恩玄贊云:「梵云鄔曇鉢羅.此云瑞應。金輪王出。大海減少。金輪露現。其花乃主應金輪之御世。世名瑞應花也。」峻諦曰:「靈謂靈妙。瑞謂祥瑞。呈佛出祥瑞靈妙之花故。」憬興云:「如世間有優曇樹.但有實.無有花也。天下有佛.乃有花出耳。今言靈瑞者.即存震旦之名。時時者.希出之義。以善時出故。」
今所問者.多所饒益。
饒益.豐足利人也。法華經譬喻品曰:「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
梵語三菩提.此譯正覺。如來之實智.名為正覺。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覺。法華玄贊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覺。」會疏曰:「離邪曲為正。無無明為覺。」
其智難量。
梵語闍那.若那。譯言智。於事理決斷也。大乘義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於境決斷.說之為智。」唯識述記九曰:「忍言智.以決斷故。」會疏曰:「靈鑑明朗為智。決斷是非為慧。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三賢十聖.弗測所窺.故云難量。」
多所導御。
會疏曰:「引迷歸悟為導。勸善懲惡為御。」
慧見無礙。
慧見者.以深妙之智慧.達觀諸法之識見也。無礙又云無閡。自在通達而無礙也。自在涉入而無礙也。自在融通而為一體也。如燈光互相涉入.是無礙之相也。維摩經佛國品曰:「心常安住無閡解脫。」往生論註下曰:「無礙者。謂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門無礙相也。」即身成佛義曰:「無礙者.涉入自在義。」往生要集中本曰:「我所有三道與彌陀佛萬德.本來空寂.一體無礙。」會疏曰。「佛眼種智於諸法中無有拘累.故云慧見無礙。」
以一飧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
飧.說文:「餔也。」壽命.梵語曰儞尾單。命根為體.壽煗識為相.活動為用。輔行七之三曰:「一期為壽。連續曰命。一期連持。息風不斷。名為壽命。」億者有四等。瑜伽略纂二曰:「西方有四種億。一.十萬為億。二.百萬為億。三.千萬為億。四.萬萬為億。今瑜伽顯揚百萬為億。華嚴千萬為億。智度論十萬為億。」探玄記四曰:「西國數法.有三種億。一.百萬。二.千萬。三.萬萬。乃至此中據千萬一億。」劫.梵語長時之名也。清淨分衛經曰:「一切菩薩諸如來及賢聖等.唯以此食.升致無上正真覺道.便能住壽如恒沙劫。又能踰此復倍無數.而諸如來永無其勞。」又如如來七日入定.念於往昔諸佛.面色巍巍倍常。阿難問其所以。如來答.亦以一食住劫。見本行集經一。
所以者何.如來定慧.
定慧.禪定與智慧。三學中之二法也。攝亂意為定。觀照事理為慧。又名止觀。法華經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六波羅蜜多經八曰:「佛果大菩薩。定慧為根本。」六祖壇經曰:「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會疏曰:「有定而無慧.則雖能住壽.如槁木死灰。有慧而無定.則雖現光顏.不能忘飢渴。如來定慧相即.故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經無量劫.永無雜食想.而能姿色光悅也。」
究暢無極。
淨影疏曰:「定慧究竟.故名為究。通暢自在.故名為暢。寬廣無邊.稱曰無極。」會疏曰:「究謂究竟。暢謂通暢。簡異因位所得.故曰無極。」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法華經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淨影疏曰:「善入一切法界之門。法門之力無所不在.名為自在。」
阿難諦聽.
諦.說文:「審也。」書洪範孔傳:「必微諦。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聽.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廣韻:「樂.五教反。好也。」會疏曰:「如渴思冷水。如飢思飲食。如病思良藥。如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
上一节:菩萨众等第三
下一节:古佛出興第五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