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無量壽佛經集解—會性法師敬集→總觀  
 
	庚六、總觀分二 
 
	 
 
	嘉祥疏云:「無量壽國有無量事,不可具觀,故第六觀總作一切觀也。」文分二段:初、正明,二、顯益。 
 
	辛初、正明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先、別觀寶樓閣。界上,謂界道內地面上也。(直指疏) 靈芝疏云:「一一界者,準小本即池岸上。經云:『四邊階道』,『上有樓閣』等。」其下,樓中諸天作樂也。又下,空裏樂器自鳴也。此下,樂內演出三寶聲也。眾音,指天樂空樂二種音。(直指疏) 
 
	此想成已,名為麤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 
 
	此總結也。釋論云:「此觀須取前列第三、第四、第五諸觀之寶樹、寶地、寶池,而合觀之,方得名總觀想。因第六觀中只說樓閣及聲塵,不得名總也。」妙宗鈔云:「最初繫念,且寄此土日冰,以為方便;次觀彼國地樹池樓。應知此四,得後後者,必得前前。故樓觀成,四事都現。是故至此,得總觀名。雖云總見,若望後觀,此猶約略。故曰粗見。」後二句,結名。 
 
	辛二、顯益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利益有二:一、滅罪,二、生西。除億劫極重惡業,滅罪也。命終必生彼國,生西也。前地成,除八十億劫;後座觀,除五萬億劫;皆是佛智如量言之。非初心人所能思議。但可信奉而已。後四句,顯邪正。(演義) 
 
	戊二、觀正報分四 
 
	初、如來誡聽許說觀門 二、三聖現身以啟信解 
 
	三、韋提夫人為未來請 四、正說觀法令成修證 
 
	己初、如來誡聽許說觀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初、誡聽。靈芝疏:「如上觀依,意在觀正,故重勸囑。」吾當下,許說。直指疏:「苦,三苦八苦等,果也。惱,十使煩惱等,因也。除苦,轉生死得涅槃。除惱,轉惑業成菩提。」靈芝疏:「娑婆眾苦,非觀佛三昧,無由解脫,名脫苦法。三界為苦器,六道是苦報。」汝等下,勸持說。 
 
	己二、三聖現身以啟信解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直指疏云:「今佛將說三聖觀,故現身相以證信也。」演義云:「如來正許說時,阿彌陀佛及二大士,並立空中,全身顯現;唯以光明熾盛,初心不能具見。設使以百千億閻浮金,比校不上。聖像金相晃耀,概可知矣!」靈芝疏:「前文光臺現土,令韋提見,以為依報發請之端,故云『以佛力故見彼國』等。今三聖共臨,以為正報發請之由,故云『因佛力故得見佛』等。佛立空中,二聖侍立;三聖立像,斯為明據。閻浮金色猶不可比,則知其光不可盡見。」 
 
	己三、韋提夫人為未來請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直指疏云:「接足,頂禮三聖足也。白佛,仰白釋迦尊也。因佛者,目睹觀則易,自可緩;未來者,未見觀則難,他須示,故須代請。然云觀佛菩薩,揀前兼請觀極樂界。」靈芝疏云:「菩薩存心,不專為己;雖令我見,意在未來。」 
 
	己四、正說觀法令成修證分四 
 
	靈芝疏云:「就後十觀,復分為四:前三觀佛—第七觀佛坐處,第八觀像表真,第九正觀佛像。十與十一,觀佛侍者,左右分殊。十二、十三,總觀三聖,普雜不同。十四、五、六,觀佛徒眾,三輩差降。」即分為四:初、正明觀佛,二、觀佛侍者,三、總觀三聖,四、觀佛徒眾。 
 
	 
 
	  
 
	 
 
		回本文目录 
	 
		上一节:池觀 
	 
		下一节:華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