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首页 >经典学习> 觀經會性法師6:別明淨觀


觀無量壽佛經集解—會性法師敬集→別明淨觀

丙二、別明淨觀分二

初、示三種福業 二、明十六觀法

丁初、示三種福業分三

初、總標 二、別釋 三、結歎

所以先明三福者:即是修觀行人,合行事業。非觀無以導其福,非福無以成其觀。有觀無福,則闕於莊嚴;有福無觀,則牽於異趣。闕莊嚴,則獲報非勝;牽異趣,則往生莫由。二法相資,無往不利。寄言學者,剋意研求。無惑兩歧,自迷發足。(靈芝疏)

約論云:「將明淨觀,先教眾生修三福者:由世間法,漸達出世間法。如貯醍醐,先淨其器。其器不淨,其味則壞。」

戊初、總標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靈芝疏云:「欲生者,言其志願。當修者,教令必為。」

戊二、別釋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既是三世佛因,明知菩薩大行。第一共凡夫業,第二共二乘業,第三大乘不共業。(直指疏云:「第三共大乘業」。)初中,上二句,報恩行。父母生育恩,師長教導恩。下二句,離惡行。不殺為十善之首,故特標之。身除三邪,口離四過,意斷三惡也。(靈芝疏)

孝善父母者:眾生依于父母而有其身,依于此身而知有佛。故不敬其身,則不成就一切種智;不敬其親,則不能長養一切福田。或謂:如來捨親出家,疑乖孝養之理。不知有世間之孝,有出世之孝。世間之孝,生則盡養,死則盡享,立身行道,揚名後世,則已。出世之孝,必待吾親出三有,證無生,子道方盡。大孝尊親,孰過于是?(約論)

奉事師長者:有世間師長,有出世間師長。道之以詩書之業,策之于仁義之涂,世間師長也。啟之以三尊之教,進之以不二之門,出世間師長也。其宜奉事一也。(約論)

慈心不殺者:佛心者,大慈悲是。娑婆惡業,無過殺生;歷劫冤讎,從殺生起。殺心不斷,則慈心不充;慈心不充,則與眾生成敵兩立;與眾生成敵兩立,即與如來成敵兩立。欲求生淨土,難矣!(約論)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上句,即翻邪三皈。凡夫無始繫屬於魔;作法皈投,希求救護。若但受皈,有善無戒。若受眾戒,必兼三皈。下二句,即受戒法。在家五、八,出家十、具,故云眾戒。受持無缺,故云具足。威儀亦戒,輕細難持,人多陵犯,故特標簡。(靈芝疏)

能修十善,對治十惡,則夙障漸除;夙障既除,故往生無礙。然必受之以三皈,廣之以眾戒者,不受三皈,則不能植出世之種;不具眾戒,則不能培出世之基。三皈眾戒,入佛正因故。(約論)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就中四句:初即發大心。菩提翻道,即無上道心。二即起大信。善惡因果,皆我自心;了知畏慎,故云深信。三即生大解。教詮本智,因誦發生。四即修大行。勸誘修行,不令退墮。上三自行,後一化他。(靈芝疏)

然雖歸戒具足,苟不發菩提心,縱饒福德,終成有漏;以與如來無依智印不相契故。(約論)

菩提,舊譯為道,新譯為覺。智度論四十一:「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淨影疏:「菩提是道。佛果圓通,說為菩提。起意趣向,名發心。要而論之:如佛所得,我亦當得。」四帖疏:「菩提者,即是佛果之名。心者,即是眾生能求之心。故云發菩提心也。」

深信因果者:為善得福,為惡得禍;如人參主補,大黃主瀉。補瀉在人,全由本具。故知為善即福,善外無福;為惡即禍,惡外無禍。是謂因果同時。然則一念念佛,是念即佛;念念念佛,無念不佛。心淨土淨,亦復如是。(約論)

讀誦大乘者:不讀大乘,則不明佛心;不明佛心,則不契佛智;不契佛智,縱生彼國,不得見佛。果明佛心,果契佛智,自利利他,機不容已。以佛與眾生同一體故。(約論)

戊三、結歎分二

初、結成 二、歎勝

己初、結成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己二、歎勝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三世果德,藉此而成,故曰正因。(靈芝疏)

約論云:「三福齊修,淨因具足;或觀或念,隨所願求。譬如持鏡取像,揚聲責響,何遠之有。」


回本文目录

上一节:正宗分

下一节:明十六觀法

pic
参观孔庙
pic
佛七之绕佛
pic
学唱三宝歌
pic
大家的道场大家建
pic
可容纳300人的新斋堂
pic
举行放生仪式
pic
大雄宝殿前排班上早课
pic
参加法会的信众

 

  佛事活动
放生仪规
节日法会
  佛教乐曲
阿弥陀佛在心间
三宝歌
感恩一切
慈光
灵感观世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梵呗净音
炉香赞
香赞
版权声明:大悲庵 Copyright dabe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