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
中国故事二 > 澄观撰疏 |
澄观撰疏
唐朝的澄观法师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同时也遍访佛门真法,他以这样的途径修习佛学,修为造诣自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到过五台山,一一巡礼后又去了峨眉山,直到参观完所有的圣像,他才返回五台山,居住在华严寺,专门修行方等忏法。当时,华严寺的住持是贤林法师,他曾请澄观讲解经要,澄观于是感慨道:“以前为此经做的疏意思简单,语言却很繁琐。”后来,澄观突发奇想:“既然文殊菩萨主智,普贤菩萨主理,二圣合起来为一佛,他们通晓一切,这就是华严之义。我既然已领悟了两位菩萨的境界和妙旨,如果不为此经写疏,岂不是辜负了二圣吗?”想到这里,澄观于是重新为《华严经》撰写注硫。一天晚上,他在禅定中看见一个金人站在阳光下,并以手迎抱太阳,嘴里不知吃着什么东西,等他全部咀嚼完毕,澄观忽然醒来,大汗淋漓,并感觉自己的呼吸之间有了光明普照的征兆,于是下笔如神,写出注疏二十卷。后来,澄观又常常思考:该如何教导僧众,于是他再次梦见自己化身为龙,昂首站立在南台峰,长长的尾端曳于山北,鳞光耀眼,当龙蜿蜒前行时,立刻变换出千万只小龙,腾跃于天空中,然后慢慢散去。澄观醒来后暗想:这大概就是取像于教授之法,很多分支流散而去。后来,当他撰写疏证之时,池中生出五枝合欢莲花,每朵花都分成三节。长安城中的朝臣们都非常敬慕他,齐相国、韦太常、武元衡、李逢吉、 郑姻、李吉甫等人均接受了澄观的戒度。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