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
中国故事二 > 摈弃诗书 |
摈弃诗书
唐朝僧人皎然的俗家姓名叫谢昼,在童年时期,他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华,而且性格脾气与佛教非常符合。起初,他摆脱尘世,剃度出家,但后来被子史经集慢慢熏染,因此也涉猎了其他功业,皎然对文章中吟咏性情的诗特别留心,他喜欢做诗,并有较深的造诣。由于皎然经常用诗句来劝诫人们进入佛
门,获得智慧,因此京师及各州郡的王公责族对他非常器重和钦敬。
中年时,皎然先后拜访了各位禅宗祖师,领悟到心地法门,元浩、灵澈等人都是他的道友,所以时人曾评价他说:“霅之昼,能清秀。”
后来,皎然居住在东溪草堂,他认为:自己应摒弃诗书,因为这些并非修习禅学之人应该做的事情。他自我反省道:“即使我有宣尼(孔子)之博学,能像胥臣一样无所不知,也只能得到眼前的东西,哪怕精通了所有的东西,但只要对佛学稍有松懈,其他学问就会扰乱我的真性情。只有处于孤松山林之中,虽然只有禅座相时,但至静却与性情相同,无言却与道法相合,所以我要进入一座山林,与松云为伴,以前所作的诗和各种文章,都要扔在一边了。”
皎然还对着笔砚喃喃自语:“由于我的愚昧和迷惑,十多年来一直奴役你,使你无比疲惫,而我于佛法上也没有什么心得。更何况,你是禅外之物,为何要
牵累世人呢?居住时就应无心,行走时就应无我,我将要放弃你们,使你们各归本性,岂不乐哉?”于是,皎然命弟子拿走它们,后来,他也为颜真卿、于頔、吴季德等当时名士所敬仰。
摒: bìng
霅: zhá
頔: dí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