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
中国故事二 > 中使问道 |
中使问道
唐朝有个本净法师,幼年跟随曹溪六祖慧能出家,后来一直住在司空山的无相寺中。
天宝三年,唐玄宗派中使杨光庭进山去采集常春藤,杨光庭误打误撞,居然来到本净的禅室。于是,杨光庭就势向本净法师请教佛法,他诚恳地说:
“我慕道已久,希望法师慈悲为怀,约略为我讲说一下。”
本净淡淡地推辞道:“天下禅宗的饱学之士全部聚集在京师,尊使者可以回到京师,向大法师们请教,贫僧只是依山傍水、无所用心的闲云野鹤。”
杨光庭闻言大感失望,禁不住他再三礼拜,哭泣乞求。
本净法师于是问道:“尊使是为了求佛还是问道?”
杨光庭当即答道:“弟子见识短浅,不知佛与道有何区别?”
本净说:“如果你想求佛,你的心即是佛;如果你想问道,无心即是道。”
杨光庭不解地问:“我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呢?”
本净法师回答:“佛是因为心中有所领悟,然后因佛而表现出来,如果悟到无心的道理,佛也就没有了。”
杨光庭又问:“无心即道又怎么解释呢?”
本净法师说:“道本来就是无心,无心的名称叫真,只要能做到无心,就是悟道。”
杨光庭听了这番话,心中非常信服,于是再三礼拜而回。
返回京师后,他将自己在山中遇到的情形详细奏报皇帝,皇帝于是下诏:令本净法师进宫阐扬佛理。
当时,远禅师问他:“依法师所见,什么是道?”
本净回答:“无心即是。’
远禅师又问:“道因心有,怎么能说无心即道?”
本净法师说:“道本无名,因心而起,所以才叫道。心起的名称如果有,道必定是虚妄,而心如果无,道凭什么确立?所以二者都是虚妄,都是假名。”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