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是 >> 首页 > >
禅话禅画 > 多少重 |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
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 “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 “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连接:禅话禅画 星云禅话
承皓,1011~1091年,北宋禅僧,眉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俗姓王。也称为荆门军玉泉承皓禅师。 承皓的事迹主要见于《佛学大词典》、《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和《续传灯录》之荆门军玉泉皓禅师传。 轶事典故 《佛学大词典》载:承皓天圣年间(1023~1031)依大力院出家。后游学诸方,至复州 (今湖北沔阳,现改为湖北省仙桃市)参谒北塔思广禅师,体达玄
旨,得大自在三昧。故承皓是北塔思广禅师法嗣。 曾制犊鼻裈,书历代祖师之名而言:“唯有文殊、普贤较些子。”且将此语书于带上。故丛林称师为“皓布裈”。 元丰年间(1078~1084),住襄阳谷隐山,后移住荆门郡玉泉寺。 元祐六年(1091)示寂前,门人围绕之,师笑曰:“吾年八十一,老死舁(yú:抬)尸出,儿郎齐着力,一年三百六十日。”言毕而寂,世寿八十一。
|
|
|
|
|
|
佛事活动 |
 |
|
|
佛教乐曲 |
 |
|
|
梵呗净音 |
 |
|
|